<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641

    命世之才

    成語拼音:
    mìng shì zhī cái
    成語解釋:
    原指順應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成語出處:
    漢·李陵《答蘇武書》:“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
    1642

    眄視指使

    成語拼音:
    miǎn shǐ zhǐ shǐ
    成語解釋:
    形容驕傲的神態。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矣。”
    1643

    媒妁之言

    成語拼音:
    méi shuò zhī yán
    成語解釋:
    媒妁:說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紹。
    成語出處:
    《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踰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1644

    冒天下之大不韙

    成語拼音: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成語解釋:
    不韙:不是,錯誤。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認為不對的事情。指不顧輿論的遣責而去干壞事。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1645

    迷途知反

    成語拼音:
    mí tú zhī fǎn
    成語解釋: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
    成語出處:
    《南史 陳伯之傳》:“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
    1646

    迷途知返

    成語拼音:
    mí tú zhī fǎn
    成語解釋: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來。比喻犯了錯誤后;知道改正。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1647

    謬托知己

    成語拼音:
    miù tuō zhī jǐ
    成語解釋:
    謂假托為知心朋友。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2回:“有班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塊打牌吃酒。”
    1648

    廟堂之量

    成語拼音:
    miào táng zhī liàng
    成語解釋:
    廟堂:帝王之宗廟,比喻宏大。形容人的氣量大,遇事沉著冷靜
    成語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謝安傳》:“謝有廟堂之量。”
    1649

    廟堂之器

    成語拼音:
    miào táng zhī qì
    成語解釋:
    比喻有治理國事才能的人
    成語出處:
    明·劉基《賣柑者言》:“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
    1650

    茫無所知

    成語拼音:
    máng wú suǒ zhī
    成語解釋:
    一點也不知道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姚克》:“關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無所知。”
    1651

    目無組織

    成語拼音:
    mù wú zǔ zhī
    成語解釋:
    不顧組織紀律的規定
    成語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這句話把大家可惹翻了,一齊向王二虎開了炮,有的說他‘目無組織’。”
    1652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成語拼音:
    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
    成語解釋:
    秀:出眾;摧:毀壞。林中最高的樹必定先遭到大風的摧毀。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議
    成語出處: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1653

    冥行擿埴

    成語拼音:
    míng xíng zhì zhí
    成語解釋:
    冥:昏暗;冥行:夜間行路;擿:點;埴:地。夜間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著手杖點地而行。比喻研求學問,不識門徑,暗中探索。
    成語出處:
    漢 揚雄《法言 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1654

    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

    成語拼音:
    mò xìn zhí zhōng zhí,xū fáng rén bù rén
    成語解釋:
    直:公正,正直。不能簡單地相信別人很正直,而應當提防他存心不良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我幾番見那婆娘常常的只顧對我說些風話,我只以親嫂嫂一般相待。”
    1655

    暮夜無知

    成語拼音:
    mù yè wú zhī
    成語解釋:
    黑夜無人知曉。
    成語出處:
    《后漢書 楊震傳》:“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1656

    母儀之德

    成語拼音:
    mǔ yí zhī dé
    成語解釋:
    母儀:作為母親的典范。母親的品德。泛指婦女的品德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光武郭皇后紀》:“好禮節儉,有母儀之德。”
    1657

    沐雨櫛風

    成語拼音:
    mù yǔ zhì fēng
    成語解釋:
    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丕《黎陽作》詩:“載馳載驅,沐雨櫛風。”
    1658

    沒羽之虎

    成語拼音:
    mò yǔ zhī hǔ
    成語解釋:
    比喻怪石
    成語出處: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石也。”
    1659

    木雁之間

    成語拼音:
    mù yàn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指處于有用和無用之間。比喻才能或水平中等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1660

    明于治亂

    成語拼音:
    míng yú zhì luàn
    成語解釋:
    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