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581

    蘭芷之室

    成語拼音:
    lán zhǐ zhī shì
    成語解釋:
    蘭、芷:兩種香草。比喻良好的環境。亦作“芝蘭之室”。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大戴禮記·曾子疾病》:“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
    1582

    立錐之土

    成語拼音:
    lì zhuī zhī tǔ
    成語解釋:
    立錐:插錐子。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極小地方
    成語出處:
    曹冏《六代論》:“子弟無尺寸之封,功臣無立錐之土。”
    1583

    迷不知歸

    成語拼音:
    mí bù zhī guī
    成語解釋:
    迷:分辨不清。犯了錯誤卻不知悔改
    成語出處:
    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矛盾自相,迷不知歸,以窘人者自窘。”
    1584

    目不知書

    成語拼音:
    mù bù zhī shū
    成語解釋:
    見“目不識書”。
    成語出處:
    清·侯方域《豫省試第一》:“后趙石勒目不知書,然常使人讀《漢書》,勒臥聽之。”
    1585

    莫此之甚

    成語拼音:
    mò cǐ zhī shèn
    成語解釋:
    莫:無;甚:嚴重,超過。沒有什么能超過這個的了
    成語出處:
    《魏書》:“損敗風化,瀆亂情禮,莫此之甚。”
    1586

    蠻觸之爭

    成語拼音:
    mán chù zhī zhēng
    成語解釋:
    蠻:蠻氏;觸:觸氏。《莊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1587

    磨盾之暇

    成語拼音:
    mó dùn zhī xiá
    成語解釋:
    暇:閑暇,余暇。指在戰爭的余暇。
    成語出處: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王昶》:“先生從征九年,雖羽書旁午,然磨盾之暇,馬上吟詠,穹廬誦讀,無一日廢也。”
    1588

    滅頂之災

    成語拼音:
    miè dǐng zhī zāi
    成語解釋:
    滅:淹滅;頂:頭頂。像大水淹沒了頭頂一樣的災難。比喻致命的、毀滅性的災難。
    成語出處:
    《周易 大過》:“過渉滅頂,兇,無咎。”
    1589

    摩頂至踵

    成語拼音:
    mó dǐng zhì zhǒng
    成語解釋:
    猶摩頂放踵。
    成語出處:
    南朝·陳·沈炯《為陳武帝與王僧辯盟文》:“僧辯等荷相國湘東王泣血銜冤之寄,摩頂至踵之恩,能不瀝肝抽腸,共誅奸逆。”
    1590

    摩頂至足

    成語拼音:
    mó dǐng zhì zú
    成語解釋:
    猶摩頂放踵。
    成語出處:
    南朝·梁·吳均《行路難》:“摩頂至足買片言,開胸瀝膽取一顧。”
    1591

    迷而知反

    成語拼音:
    mí ér zhī fǎn
    成語解釋:
    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袁術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1592

    迷而知返

    成語拼音:
    mí ér zhī fǎn
    成語解釋:
    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成語出處:
    《宋書 二兇傳 元兇劭》:“所以淹霆緩電者,猶冀弟迷而知返耳。”
    1593

    毛發之功

    成語拼音:
    máo fà zhī gōng
    成語解釋:
    形容極微小的功勞。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植《求自試表》:“竊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發之功,以報所受之恩。”
    1594

    鳴鼓而攻之

    成語拼音: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成語解釋:
    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
    成語出處:
    《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1595

    民膏民脂

    成語拼音:
    mín gāo mín zhī
    成語解釋:
    膏、脂:油脂。比喻人民用血汗創造的財富
    成語出處:
    宋 張唐英《蜀壽杌》下卷:“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人父母,罔不仁慈。”
    1596

    木梗之患

    成語拼音:
    mù gěng zhī huàn
    成語解釋:
    喻客死他鄉,不得復歸故里。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正諫》:“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1597

    沒魂少智

    成語拼音:
    méi hún shǎo zhì
    成語解釋:
    智:智慧。形容失魂落魄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回:“晃大舍因一連做了兩個夢,又兼病了兩場,也就沒魂少智的。”
    1598

    幕后指點

    成語拼音:
    mù hòu zhǐ diǎn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599

    門戶之見

    成語拼音:
    mén hù zhī jiàn
    成語解釋:
    門戶:派別;見:成見。因派別不同而產生的成見。
    成語出處:
    清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宋儒議論之偏》:“朱文公意尊洛學,故于蘇氏門人,有意貶抑,此門戶之見,非是非之公也。”
    1600

    免懷之歲

    成語拼音:
    miǎn huái zhī suì
    成語解釋:
    謂三歲。《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后因稱三歲為“免懷之歲”。
    成語出處:
    《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