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的成語 (4064個)
-
1041
河山之德
- 成語拼音:
- hé shān zhī dé
- 成語解釋: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成語出處: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
1042
橫生枝節
- 成語拼音:
- héng shēng zhī jié
- 成語解釋:
- 橫生:意外發生的;枝節:樹干上長出的枝和節;比喻細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意外地插進一些問題;干擾了主要問題的解決。
- 成語出處:
- 宋 葉適《答少詹書》:“又疑人之不相與,而以為外己,所以枝葉橫生,意見多疑。”
-
1043
濠上之樂
- 成語拼音:
- háo shàng zhī lè
- 成語解釋:
- 指悠閑舒適的情趣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倏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
1044
惠施之謀
- 成語拼音:
- huì shī zhī móu
- 成語解釋:
- 比喻兼聽則聰,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明察善斷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而惠施欲以齊、荊偃兵,二人爭之。”
-
1045
赫斯之怒
- 成語拼音:
- hè sī zhī nù
- 成語解釋:
- 赫:勃然震怒的樣子;斯:語氣助詞。指帝王勃然震怒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
1046
禾黍之傷
- 成語拼音:
- hé shǔ zhī shāng
- 成語解釋:
- 禾:粟;黍:谷子。對故國的懷念。指國破家亡的悲傷
- 成語出處:
- 宋·委心子《新編分門古今類事·丘墟之象》:“后巢寇入京,焚滅殆盡,悉為瓦礫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傷。”
-
1047
好事之徒
- 成語拼音:
- hào shì zhī tú
- 成語解釋:
- 好:喜歡;事:生事,多事。指喜歡多事或好管閑事的人
- 成語出處:
- 《孔叢子 答問》:“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
1048
好色之徒
- 成語拼音:
- hào sè zhī tú
- 成語解釋:
- 好:喜歡;色:情欲;徒:人(多指壞人)。貪愛女色;玩弄女性的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1049
狐鼠之徒
- 成語拼音:
- hú shǔ zhī tú
- 成語解釋:
- 比喻品質低下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紀綱法律尚在,但可恨這班狐鼠之徒耳。”
-
1050
赫斯之威
- 成語拼音:
- hè sī zhī wēi
- 成語解釋:
- 赫:顯耀。斯:語氣助詞。威:威嚴。指帝王或顯耀人物威武奮發貌。
- 成語出處:
- 《晉書·應詹傳》:“陛下宜奮赫斯之威,臣等當得負戈前驅,庶憑宗廟之靈,有征無戰。”
-
1051
和隋之珍
- 成語拼音:
- hé suí zhī zhēn
- 成語解釋:
-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極為難得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漢·班固《答賓戲》:“先賤而后貴者,和隋之珍也。”
-
1052
滑天下之大稽
- 成語拼音:
-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
- 成語解釋:
- 強調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帶諷刺意味)。
- 成語出處:
- 魯迅《花邊文學 小品文的生機》:“不但唱工,單是黑頭涎臉扮丑腳,丑腳挺胸學黑頭,戲場上只見白鼻子的和黑臉孔的丑腳多起來,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
1053
狐兔之悲
- 成語拼音:
- hú tù zhī bēi
- 成語解釋:
-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 成語出處:
-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黃叔度二誣辨》:“因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之不與,下之不能興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
-
1054
黃臺之瓜
- 成語拼音:
- huáng tái zhī guā
- 成語解釋:
- 黃臺:指《黃臺瓜辭》,為唐李賢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1055
回天之力
- 成語拼音:
- huí tiān zhī lì
- 成語解釋:
- 回天:能夠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原指論證有力;能挽回局勢;現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難挽回的局勢。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
-
1056
懷土之情
- 成語拼音:
- huái tǔ zhī qíng
- 成語解釋:
- 懷:懷念;土:故土,家鄉。懷念故鄉的情感。
- 成語出處:
- 漢·班彪《王命論》:“悟戍卒之言,斷懷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
1057
狐聽之聲
- 成語拼音:
- hú tīng zhī shēng
- 成語解釋:
- 《水經注·河水一》引《述征記》:“盟津、河津忄互濁,方江為狹,比淮濟為闊,寒則冰厚數丈。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云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狐之為獸,又多猜疑,故聽河冰無流水聲,然后敢渡。”后因以“狐聽
- 成語出處:
- 《水經注·河水一》引《述征記》:“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云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狐之為獸,又多猜疑,故聽河冰無流水聲,然後敢渡。”
-
1058
荒唐之言
- 成語拼音:
- huāng táng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指荒誕無稽的言論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篇》:“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戃。”
-
1059
毫無二致
- 成語拼音:
- háo wú èr zhì
- 成語解釋:
- 二致:兩樣。絲毫沒有什么兩樣。指完全一樣。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斷斷集 屈原時代》:“那時候的文體的變革和近代的文學革命,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的,實在是毫無二致。”
-
1060
好惡同之
- 成語拼音:
- hào wù tóng zhī
- 成語解釋:
- 好:喜愛,喜好;惡:憎恨,討厭。對于事物有同一的愛憎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惡同之。”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