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621

    砥志研思

    成語拼音:
    dǐ zhì yán sī
    成語解釋:
    專心致志,深思鉆研。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娘》:“程入闈,砥志研思,以求必售。”
    622

    啖指咬舌

    成語拼音:
    dàn zhǐ yǎo shé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623

    都中紙貴

    成語拼音:
    dū zhōng zhǐ guì
    成語解釋:
    形容別人的著作受人歡迎,廣為流傳
    成語出處:
    唐 元稹《和王侍郎酬廣宣上人觀放榜后相賀》:“都中紙貴流傳后,海外金填姓字時。”
    624

    斷織之誡

    成語拼音:
    duàn zhī zhī jiè
    成語解釋: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后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成語出處:
    漢 劉向《列女傳 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625

    鼎足之勢

    成語拼音:
    dǐng zú zhī shì
    成語解釋: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成語出處:
    晉 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以與泰山共相始終。”
    626

    帝制自為

    成語拼音:
    dì zhì zì wéi
    成語解釋:
    帝制:君主專制政體;為:充當。自封為皇帝實行君主專制
    成語出處:
    孫中山《同盟會宣言》:“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627

    盜跖之物

    成語拼音:
    dào zhí zhī wù
    成語解釋:
    跖:人名,傳說是先秦時起義軍領袖,封建社會稱之為盜跖,代指壞人;物:物品。指盜賊搶劫來的東西。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這銀子是我們江南這幾個人的,并非盜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628

    睹著知微

    成語拼音:
    dǔ zhù zhī wēi
    成語解釋:
    從明顯的表象,推知到隱微的內情。
    成語出處:
    《文選 王粲〈贈文叔良〉詩》:“探情以華,睹著知微。”李善注:“ 《越絕書》:‘子胥曰:圣人見微知著,睹始知己。’”
    629

    地主之誼

    成語拼音:
    dì zhǔ zhī yì
    成語解釋:
    即招待外地來的客人;當地主人應盡的義務。地主:當地的主人。誼:情誼。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
    630

    地主之儀

    成語拼音:
    dì zhǔ zhī yí
    成語解釋:
    見“地主之誼”。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于理不當。”
    631

    大中至正

    成語拼音:
    dà zhōng zhì zhèng
    成語解釋:
    極為公正,不偏不倚。
    成語出處: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632

    邇安遠至

    成語拼音:
    ěr ān yuǎn zhì
    成語解釋:
    邇:近處。指近處的人安樂,遠處的人來歸附。形容政治清明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633

    扼臂嚙指

    成語拼音:
    è bì niè zhǐ
    成語解釋:
    扼:用力掐;嚙: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靈相互感應
    成語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感虛》:“曾子左臂立痛,即馳至問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來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634

    耳邊之風

    成語拼音:
    ěr biān zhī fēng
    成語解釋:
    耳旁之風,一吹而過。比喻不重視,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聽說,只當耳邊之風。”
    635

    阿保之功

    成語拼音:
    ē bǎo zhī gōng
    成語解釋:
    阿保:保護養育。保護養育幼兒的功勞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是時掖庭宮婢則令民夫上書,自陳嘗有阿保之功。”
    636

    阿保之勞

    成語拼音:
    ē bǎo zhī láo
    成語解釋:
    阿保:保護養育。保護養育幼兒的功勞
    成語出處:
    《晉書 顧和傳》:“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勞,頜假其名號,內外皆奉詔。”
    637

    餓虎之蹊

    成語拼音:
    è hǔ zhī xī
    成語解釋:
    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成語出處:
    《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
    638

    惡籍盈指

    成語拼音:
    è jí yíng zhǐ
    成語解釋:
    猶惡貫滿盈。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龍飛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惡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復挽。”何垠注:“惡籍盈指,猶言惡事紀載已滿,不勝指也。”
    639

    而立之年

    成語拼音:
    ér lì zhī nián
    成語解釋:
    三十歲的代稱。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640

    耳目之欲

    成語拼音:
    ěr mù zhī yù
    成語解釋:
    欲:欲望。指耳聽眼看,滿足于享樂的欲望
    成語出處:
    漢 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務快耳目之欲,以茍容為度。”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