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的成語 (4064個)
-
3721
指樹為姓
- 成語拼音:
- zhǐ shù wéi xìng
- 成語解釋:
- 道教傳說,老子生于李樹下,因以李為姓。見晉葛洪《神仙傳·老子》。
- 成語出處:
- 見晉·葛洪《神仙傳·老子》。
-
3722
致仕懸車
- 成語拼音:
- zhì shì xuán chē
- 成語解釋:
- 致仕:辭官;懸車:古代官員一般至七十歲告老引退,把車子懸掛起來不用。指告老辭官,退休家居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薛廣德傳》:“與丞相定國、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俱乞骸骨,皆賜安車駟馬。東歸沛……縣其安車傳子孫。”
-
3723
直抒胸臆
- 成語拼音:
- zhí shū xiōng yì
- 成語解釋:
- 謂不加掩飾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 成語出處:
-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負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廣酬事物之變而無礙。”
-
3724
治絲益棼
- 成語拼音:
- zhì sī yì fén
- 成語解釋:
- 整理蠶絲不找頭緒;結果越整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不但問題沒解決反而更加復雜。棼:紛亂。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
3725
自樹一幟
- 成語拼音:
- zì shù yī zhì
- 成語解釋:
- 比喻單獨建立一種風格、體制、派別或力量等。
- 成語出處:
-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一:“率皆攻排詆呵,自樹一幟,殊可笑也。”
-
3726
祖生之鞭
- 成語拼音:
- zǔ shēng zhī biān
- 成語解釋:
- 祖生:指晉人祖逖。祖逖立志收復國土。比喻奮勉向上或先占一著
- 成語出處:
- 《晉書·劉琨傳》:“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3727
終身之丑
- 成語拼音:
- zhōng shēn zhī chǒu
- 成語解釋:
- 一生的丑惡行為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老菜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騖萬世之患,抑固瘺耶。忘其略有弗反耶。惠以歡為騖,終身之丑,中民之行進焉。’”
-
3728
柱石之臣
- 成語拼音:
- zhù shí zhī chén
- 成語解釋:
- 柱石: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擔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元后傳》:“位歷將相,國家柱石臣也。”
-
3729
眾矢之的
- 成語拼音:
- zhòng shǐ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許多箭射擊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擊的目標。
- 成語出處:
- 清 譚嗣同《報貝元徽》:“今之原禍始音,必以合肥為眾矢之的。”
-
3730
再生之德
- 成語拼音:
- zài shēng zhī dé
- 成語解釋:
- 指救命的恩德
- 成語出處: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三回:“賢妻,牌頭金玉之言,實為再生之德。”
-
3731
終身之惡
- 成語拼音:
- zhōng shēn zhī è
- 成語解釋:
- 終身:人的一生;惡:丑。終身的丑陋行為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孫林父違穆子之戒,故陷終身之惡。”
-
3732
再實之根必傷
- 成語拼音:
- 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
- 成語解釋:
-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根必受傷。比喻過度幸運,反而招致災禍。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人間訓》:“再實之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
-
3733
轉瞬之間
- 成語拼音:
- zhuǎn shùn zhī jiān
- 成語解釋:
- 非常短暫的一瞬間。轉瞬:轉眼;一眨眼。
- 成語出處:
- 清 黃宗羲《董在中墓志銘》:“若余于董氏,則有師友偲偲之力,而零落于轉瞬之間,更可傷也。”
-
3734
終食之間
- 成語拼音:
- zhōng shí zhī jiān
- 成語解釋:
- 吃完一頓飯的時間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
3735
柱石之寄
- 成語拼音:
- zhù shí zhī jì
- 成語解釋:
- 寄:寄托。比喻國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
-
3736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成語拼音:
- zhōng shēn zhī jì,mò rú shù rén
- 成語解釋:
- 終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培養人才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權修》:“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3737
知書知禮
- 成語拼音:
- zhī shū zhī lǐ
- 成語解釋:
- 有才學,懂禮儀
- 成語出處:
- 明·高明《琵琶記·牛氏規奴》:“更羨他知書知禮,是一個不趨蹌的秀才。”
-
3738
知生之民
- 成語拼音:
- zhī shēng zhī mín
- 成語解釋:
- 知生:求生存。指在與自然界斗爭中求生存的遠古人民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
3739
至善至美
- 成語拼音:
- zhì shàn zhì měi
- 成語解釋:
- 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 成語出處:
- 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著震撼著宇宙的大風暴,而且他又把這個理解作為翻掌間便立現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跡’,因而對于生活的實際的轉變——在矛盾混亂中所產生的向前進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惡。”
-
3740
至圣至明
- 成語拼音:
- zhì shèng zhì míng
- 成語解釋:
- 至:極。最神圣最賢明。舊時用以稱頌帝王。
- 成語出處: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臣等聞玄祖之道,用慈儉為先;素王之風,以仁義是首,相沿百世,作則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