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341

    承風希旨

    成語拼音:
    chéng fēng xī zhǐ
    成語解釋:
    承:順承;希:企望。指言語行動迎合上級的意圖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薛宣傳》:“九卿以下,咸承風指。”
    342

    懲忿窒欲

    成語拼音:
    chéng fèn zhì yù
    成語解釋:
    懲:懲戒;忿: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憤怒,抑制嗜欲。
    成語出處:
    《周易 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343

    垂拱而治

    成語拼音:
    chuí gǒng ér zhì
    成語解釋: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費力;治:平安。古時比喻統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稱頌帝王無為而治。
    成語出處:
    《尚書·武成》:“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344

    殘羹冷炙

    成語拼音:
    cán gēng lěng zhì
    成語解釋:
    殘:剩余的;羹:有濃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飯菜。舊時引申為權貴們的施舍。有時亦比喻飲食節儉;生活清苦。也作“殘杯冷炙”、“羹殘炙冷”。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殘羹冷炙,翻的到處都是。”
    345

    楚歌之計

    成語拼音:
    chǔ gē zhī jì
    成語解釋:
    《漢書·高帝紀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后因用“楚歌之計”謂攻心之術。
    成語出處:
    《漢書·高帝紀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
    346

    陳谷子爛芝麻

    成語拼音:
    chén gǔ zi làn zhī má
    成語解釋:
    比喻陳舊的無關緊要的話或事物。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可是我糊涂了,正經說的話且不說,且說陳谷子爛芝麻的混搗熟。”
    347

    材高知深

    成語拼音:
    cái gāo zhì shēn
    成語解釋: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眾,智慧高超。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程材》:“今世之將,材高知深,通達眾凡,舉綱持領,事無不定。”
    348

    吹灰之力

    成語拼音:
    chuī huī zhī lì
    成語解釋:
    比喻極輕微的力量
    成語出處: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349

    粲花之論

    成語拼音:
    càn huā zhī lùn
    成語解釋:
    粲花:鮮艷的花朵;論:言論。稱贊言論的典雅雋妙。
    成語出處: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粲花之論》:“每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于齒牙之下,時人號曰:‘李白粲花之論。’”
    350

    尺蠖之屈

    成語拼音:
    chǐ huò zhī qū
    成語解釋:
    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彎曲。比喻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351

    粲花之舌

    成語拼音:
    càn huā zhī shé
    成語解釋:
    粲花:鮮艷的花朵。形容人的言論精妙絕倫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七卷:“此自師粲花之舌耳。然默驗人情,實亦為理之所有。”
    352

    豺狐之心

    成語拼音:
    chái hú zhī xīn
    成語解釋:
    指有豺狼和狐貍那樣的兇殘、狡猾的心腸。
    成語出處:
    《敦煌變文集 伍子胥這文》:“近聞楚王無道,遂發材(豺)狐之心,誅妾家破亡消。
    353

    材劇志大

    成語拼音:
    cái jù zhì dà
    成語解釋:
    指才智多,志向大。
    成語出處:
    《荀子 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
    354

    察今知古

    成語拼音:
    chá jīn zhī gǔ
    成語解釋:
    指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它總是循著時間的先后逐漸演變而成的。觀察它的現在,可以推知它的本來面目。
    成語出處:
    355

    長久之計

    成語拼音:
    cháng jiǔ zhī jì
    成語解釋:
    計:計劃,策略。長遠的打算。
    成語出處:
    《戰國策 趙策》:“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漢書 元帝紀》:“東垂被虐耗之害,關中有無聊之民,非長久之計。
    356

    瘡疥之疾

    成語拼音:
    chuāng jiè zhī jí
    成語解釋:
    瘡:瘡癤;疥:疥瘡;疾:疾病。比喻輕微的禍患
    成語出處:
    明·梁辰魚《浣紗記·死忠》:“齊不過瘡疥之疾,幸而勝之,不過小喜。”
    357

    杵臼之交

    成語拼音:
    chǔ jiù zhī jiāo
    成語解釋: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分。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祐傳》:“公沙穆來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
    358

    持久之計

    成語拼音:
    chí jiǔ zhī jì
    成語解釋:
    持久:持之以久,即長久。長久的打算或謀略。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359

    踔絕之能

    成語拼音:
    chuō jué zhī néng
    成語解釋:
    踔絕:高超。高超的本領、才能。
    成語出處:
    《漢書·孔光傳》:“非有踔絕之能,不相逾越。”
    360

    才竭智疲

    成語拼音:
    cái jié zhì pí
    成語解釋:
    竭:盡;疲:疲倦。才能用盡,智力衰退
    成語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八卷:“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罷,振于學問不能復進,請一休焉。”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