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301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后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
    302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成語解釋: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成語出處:
    唐 馬總《意林》卷一:“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303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百足:蟲名,軀干計二十節,切斷后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304

    必爭之地

    成語拼音:
    bì zhēng zhī dì
    成語解釋:
    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略要地。
    成語出處:
    《周書 王悅傳》:“白馬要沖,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305

    不正之風

    成語拼音:
    bù zhèng zhī fēng
    成語解釋:
    不正當的社會風氣。
    成語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辯問》:“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
    306

    伯仲之間

    成語拼音:
    bó zhòng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不相上下。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307

    柏舟之節

    成語拼音:
    bǎi zhōu zhī jié
    成語解釋:
    指婦女喪夫后守節不嫁。同“柏舟之誓”。
    成語出處:
    宋 朱熹《與陳師中書》:“朋友傳說,令女弟甚賢,必能養老撫孤,以全柏舟之節。”
    308

    不知自量

    成語拼音:
    bù zhī zì liàng
    成語解釋:
    形容沒有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成語出處:
    309

    拔趙幟立赤幟

    成語拼音:
    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
    成語解釋: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成語出處:
    見“拔趙幟易漢幟”。
    310

    炳燭之明

    成語拼音:
    bǐng zhú zhī míng
    成語解釋:
    炳燭:點燃蠟燭。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建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311

    柏舟之誓

    成語拼音:
    bǎi zhōu zhī shì
    成語解釋:
    誓:盟約,諾言。指婦女喪夫后守節不嫁
    成語出處:
    《詩經 鄘風 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
    312

    變徵之聲

    成語拼音:
    biàn zhǐ zhī shēng
    成語解釋:
    徵:古代五音之一;變徵:指古代七聲音階中的第四音級。指悲涼的音樂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313

    鮑子知我

    成語拼音:
    bào zǐ zhī wǒ
    成語解釋:
    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
    成語出處:
    《史記 管晏列傳》:“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314

    杯中之物

    成語拼音:
    bēi zhōng zhī wù
    成語解釋:
    杯子中的東西,指酒。同“杯中物”。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只是飲酒,盡醉方休,日常飯食,有一頓,沒一頓,都不計較,單少不得杯中之物。”
    315

    抱柱之信

    成語拼音:
    bào zhù zhī xìn
    成語解釋:
    后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成語出處: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長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316

    半子之誼

    成語拼音:
    bàn zǐ zhī yì
    成語解釋:
    半子:女婿。半個兒子的情分
    成語出處:
    《舊唐書·回紇傳》:“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
    317

    奔走之友

    成語拼音:
    bēn zǒu zhī yǒu
    成語解釋:
    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 何嵎》:“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
    318

    拔趙幟易漢幟

    成語拼音: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成語解釋:
    幟:旗幟;易:換。比喻偷換別人的勝利成果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候列傳》:“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
    319

    不治之癥

    成語拼音:
    bù zhì zhī zhèng
    成語解釋: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成語出處:
    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320

    殘杯冷炙

    成語拼音:
    cán bēi lěng zhì
    成語解釋:
    殘: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雜藝》:“唯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勛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