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shi的成語 (3682個)

    121

    百事大吉

    成語拼音:
    bǎi shì dà jí
    成語解釋:
    指一切順利;平安無事。
    成語出處:
    宋 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 桃符獲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122

    不識東家

    成語拼音:
    bù shí dōng jiā
    成語解釋:
    指不識近鄰是圣賢。
    成語出處:
    “不識東家丘”的略語。相傳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識孔子為圣人,稱之為“東家丘”。
    123

    班師得勝

    成語拼音:
    bān shī dé shèng
    成語解釋:
    班:還。軍隊出征,得勝而歸。明·無名氏《破天陣》三折:“將顏洞賓活捉拿,把韓延壽首級剽,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踴躍。”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破天陣》三折:“將顏洞賓活捉拿,把韓延壽首級剽,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踴躍。”
    124

    不識大體

    成語拼音:
    bú shí dà tǐ
    成語解釋:
    識:懂得;大體:重要的道理;關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認清大局;不懂得做事、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
    成語出處: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
    125

    拔十得五

    成語拼音:
    bá shí dé wǔ
    成語解釋:
    想選拔十個,結果只選得五個。指選拔人才不容易。
    成語出處:
    《新唐書 張九齡傳》:“夫吏部尚書、侍郎,以賢而授者也,豈不能知人?如知之難,拔十得五,斯可矣。”
    126

    不失圭撮

    成語拼音:
    bù shí guī cuō
    成語解釋:
    圭撮:容量詞,六栗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形容數量準確。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歷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127

    不識高低

    成語拼音:
    bù shí gāo dī
    成語解釋:
    識:知道,認識。指說話或做事不知深淺、輕重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1回:“你這小畜生,不識高低!看棍!”
    128

    拔山蓋世

    成語拼音:
    bá shān gài shì
    成語解釋:
    拔山:把山拔起來。引申為力大無比。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129

    班師回朝

    成語拼音:
    bān shī huí cháo
    成語解釋:
    班:調回。調動出征的軍隊返回首都,指出征的軍隊勝利返回朝廷。
    成語出處:
    元 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師回朝,便當請功受賞。”
    130

    不識好歹

    成語拼音:
    bù shí hǎo dǎi
    成語解釋:
    歹:壞。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26回:“你這潑猴,不識好歹!”
    131

    不失毫厘

    成語拼音:
    bù shī háo lí
    成語解釋:
    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單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毫)厘。”
    132

    避世金馬

    成語拼音:
    bì shì jīn mǎ
    成語解釋:
    避世:逃避世務;金馬:借指宮殿。指身為高官而逃避世務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陸沉于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廬之下!”
    133

    避世金門

    成語拼音:
    bì shì jīn mén
    成語解釋: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成語出處:
    見“避世金馬”。
    134

    不識局面

    成語拼音:
    bù shí jú miàn
    成語解釋:
    猶不識時務。
    成語出處:
    《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毛仲義五更時,先把大蟲解上州里去了,卻帶了若干做工公的來捉解珍解寶。不想他這兩個不識局面,正中了他的計策,分說不得。”
    135

    避世絕俗

    成語拼音:
    bì shì jué sú
    成語解釋:
    避世:隱居不出仕;絕俗:與世間隔絕。脫離現實生活,不和人們往來。形容隱居山林,不與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晉書 華軼傳》:“棲情玄遠,確然絕俗。”
    136

    不失舊物

    成語拼音:
    bù shī jiù wù
    成語解釋:
    舊物:舊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東西。指恢復原有的事業或山河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137

    避實擊虛

    成語拼音:
    bì shí jī xū
    成語解釋:
    虛:空虛。避開敵人的主力所在,攻擊其防御薄弱之處
    成語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138

    避實就虛

    成語拼音:
    bí shí jiù xū
    成語解釋:
    實:實力;就:接近;趨向;虛:空虛;虛弱。原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現也指辦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著手。或談論問題回避要害。原作“避實擊虛”。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要略》:“擊危乘勢以為資,清靜以為常,避實就虛,若驅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139

    博施濟眾

    成語拼音:
    bó shī jì zhòng
    成語解釋: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140

    百世流芬

    成語拼音:
    bǎi shì liú fēn
    成語解釋:
    美名永傳于后世。同“百世流芳”。
    成語出處: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 結構》:“予以生花之筆,撰為倒峽之詞,使人人贊美,百世流芬。”
    * shi成語,shi的成語,帶s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