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qi的成語 (1967個)

    1161

    齊心一致

    成語拼音:
    qí xīn yī zhì
    成語解釋:
    眾人心齊,一致向一個目標
    成語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此時我們的任務,在于動員全國民眾,齊心一致,絕不動搖地堅持戰爭,把統一戰線擴大和鞏固起來。”
    1162

    泣血枕戈

    成語拼音:
    qì xuè zhěn gē
    成語解釋:
    枕:枕著。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時枕著武器。形容因悲憤而自勵,立志雪恨。
    成語出處:
    《梁書·警帝紀》:“朕以荒幼,所屬艱難,泣血枕戈,志復仇逆。”
    1163

    祁奚之舉

    成語拼音:
    qí xī zhī jǔ
    成語解釋:
    祁奚舉薦賢人,不避親仇,公正無私。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仇也。將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
    1164

    祁奚之薦

    成語拼音:
    qí xī zhī jiàn
    成語解釋:
    春秋晉國大夫祁奚告老,將辭中軍尉職事。晉悼公問誰可承接,祁奚先推薦仇人解狐。復問,又薦舉其子祁午。時人因而有“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之譽。后用為善于薦賢之典。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仇也。將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
    1165

    泣下沾襟

    成語拼音:
    qǐ xià zhān jīn
    成語解釋: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淚水滾滾流下,沾濕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傷。
    成語出處:
    《尸子》卷下:“曾子每讀《喪禮》,泣下沾襟。”
    1166

    氣宇昂昂

    成語拼音:
    qì yǔ áng áng
    成語解釋:
    氣宇:氣度,儀表;昂昂:氣概軒昂的樣子。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4回:“指揮軍士,東西布陣,氣宇昂昂,旁若無人。”
    1167

    氣宇不凡

    成語拼音:
    qì yǔ bù fán
    成語解釋:
    氣:氣質;氣宇:儀表。氣質和風度不同一般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2回:“圣上見他有三旬以內年紀,氣宇不凡,舉止合宜。”
    1168

    器宇不凡

    成語拼音:
    qì yǔ bù fán
    成語解釋:
    器宇:指儀表,氣度。不凡:不平凡,不尋常。形容儀表、風度很不平常。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
    1169

    棄義倍信

    成語拼音:
    qì yì bèi xìn
    成語解釋:
    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強國》:“古者禹湯本義務信而天下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亂。”
    1170

    七言八語

    成語拼音:
    qī yán bā yǔ
    成語解釋:
    形容人多語雜。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話,你們七言八語,那里還敢理會,實實不曾聽得。”
    1171

    豈有此理

    成語拼音:
    qǐ yǒu cǐ lǐ
    成語解釋:
    豈:哪里。哪里有這樣的道理。指極為荒謬;決無道理。
    成語出處:
    《南齊書 虞悰傳》:“郁林廢,悰竊嘆曰:‘王徐遂縛绔廢天子,天下豈有此理邪?’”
    1172

    氣噎喉堵

    成語拼音:
    qì yē hóu dǔ
    成語解釋:
    喉嚨被堵噎了。形容喘不過氣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此時黛玉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厲害。”
    1173

    齊煙九點

    成語拼音:
    qí yān jiǔ diǎn
    成語解釋:
    俯視九州,小如煙點。
    成語出處:
    唐 李賀《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1174

    奇冤極枉

    成語拼音:
    qí yuān jí wǎng
    成語解釋:
    奇:罕見的。罕見的冤屈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四老爹道:‘小弟此番大概是奇冤極枉了。’”
    1175

    欺硬怕軟

    成語拼音:
    qī yìng pà ruǎn
    成語解釋:
    欺:欺凌。怕:害怕。欺凌強硬的,害怕軟弱的。指吃硬不吃軟。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我從來欺硬怕軟,吃苦不甘,你休只因親事胡撲俺。”
    1176

    欺以其方

    成語拼音:
    qī yǐ qí fāng
    成語解釋:
    欺:欺騙;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壞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騙別人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1177

    棄易求難

    成語拼音:
    qì yì qiú nán
    成語解釋:
    丟掉容易的而尋求困難的。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伏湛傳》:“陛下舍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恐懼,誠臣之所惑也。”
    1178

    氣涌如山

    成語拼音:
    qì yǒng rú shān
    成語解釋:
    形容惱怒到極點。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吳主傳》:“權大怒,欲自征淵”裴松之注引晉 虞溥《江表傳》:“朕年六十,世事難易,靡所不嘗,近為鼠子所前卻,令人氣涌如山。”
    1179

    其應若響

    成語拼音:
    qí yìng ruò xiǎng
    成語解釋:
    比喻對答迅速,反應極快。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1180

    其應如響

    成語拼音:
    qí yīng rú xiǎng
    成語解釋:
    謂反應迅捷,如回聲之相應和。語本《莊子·天下》:“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成語出處:
    《子華子·晏子》:“如以匙勘鑰也,如以璽印涂也,必以其類,其應如響。”
    * qi成語,qi的成語,帶q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