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qi的成語 (1967個)

    1201

    七足八手

    成語拼音:
    qī zú bā shǒu
    成語解釋:
    見“七腳八手”。
    成語出處:
    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1202

    棄之敝屣

    成語拼音:
    qì zhī bì xǐ
    成語解釋:
    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成語出處:
    明 趙弼《三賢傳》:“子食漢祿三世,而一旦棄之敝屣。”
    1203

    七子八婿

    成語拼音:
    qī zǐ bā xù
    成語解釋:
    唐郭子儀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見《舊唐書·郭子儀傳》。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眾多。
    成語出處:
    《舊唐書·郭子儀傳》載:唐郭子儀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
    1204

    七張八嘴

    成語拼音:
    qī zhāng bā zuǐ
    成語解釋:
    同“七嘴八張”。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回:“岳大爺見兄弟們七張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眾兄弟把我看輕了,只道我沒有膽量了。’”
    1205

    七嘴八張

    成語拼音:
    qī zuǐ bā zhāng
    成語解釋:
    形容人多語雜。
    成語出處: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1206

    氣壯膽粗

    成語拼音:
    qì zhuàng dǎn cū
    成語解釋:
    氣勢壯、膽量大。形容無所畏懼。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她的那點聰明根本不在何玉鳳之下,況又受了公婆的許多錦囊妙計,此時轉比何玉鳳來的氣壯膽粗。”
    1207

    棄之度外

    成語拼音:
    qì zhī dù wai
    成語解釋:
    謂根本不放在心上。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周孔之業,棄之度外。”
    1208

    企足而待

    成語拼音:
    qǐ zú ér dài
    成語解釋:
    抬起腳后跟等著。比喻盼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成語出處:
    1209

    起早掛晚

    成語拼音:
    qǐ zǎo guà wǎn
    成語解釋:
    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很勤勞
    成語出處:
    秦兆陽《劉老濟》:“逃荒到這村來,又從頭干起,吃糠咽菜,起早掛晚,租人家地種,養羊、打魚、搓麻繩,只要是賺錢的道兒,就得走一走。”
    1210

    氣壯河山

    成語拼音:
    qì zhuàng hé shān
    成語解釋:
    同“氣壯山河”。
    成語出處:
    唐·張說《序》:“族高辰象,氣壯河山,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1211

    齊州九點

    成語拼音:
    qí zhōu jiǔ diǎn
    成語解釋:
    齊:中國。俯視九州,小如煙點
    成語出處:
    清·張素《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曉,齊州九點蒼。”
    1212

    七貞九烈

    成語拼音:
    qī zhēn jiǔ liè
    成語解釋:
    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剛烈,寧死不失身。
    成語出處:
    元·李行道《灰闌記》:“拼守著七貞九烈,怕甚么六問三推,一任他萬打千敲。”
    1213

    企足矯首

    成語拼音:
    qǐ zú jiǎo shǒu
    成語解釋:
    企足:踮起腳后跟;矯:通“翹”,舉起。踮起腳跟抬起頭。比喻殷切地盼望
    成語出處: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巍然被袞,號稱天子,顧乃企足矯首待晉之予奪以為輕重,何其衰也。”
    1214

    企踵可待

    成語拼音:
    qǐ zhǒng kě dài
    成語解釋: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符傳》:“則蕭、曹、周、韓之倫,何足不致,吳、鄧、梁、竇之屬,企踵可待。”
    1215

    棄之可惜

    成語拼音:
    qì zhī kě xī
    成語解釋:
    扔掉它未免可惜。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1216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成語拼音: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
    成語解釋:
    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于進退兩難中
    成語出處: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1217

    氣壯理直

    成語拼音:
    qì zhuàng lǐ zhí
    成語解釋:
    謂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成語出處:
    義俠《為滇越鐵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無端廢約于先,吾滇人要求廢約于后,氣壯理直,諒法人不復狡焉思逞。”
    1218

    起早摸黑

    成語拼音:
    qǐ zǎo mō hēi
    成語解釋:
    起早睡晚,指辛勤勞動
    成語出處:
    《送軍糧》:“天還沒有亮,起早摸黑趕著上前方。”
    1219

    棄重取輕

    成語拼音:
    qì zhòng qǔ qīng
    成語解釋:
    棄:拋開。舍棄重要的采取次要的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2回:“中原乃海內之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
    1220

    七縱七禽

    成語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成語解釋:
    亦作“七縱七擒”。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于營陳之間,問曰:
    成語出處: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事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 qi成語,qi的成語,帶q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