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long的成語 (433個)

    401

    云起龍驤

    成語拼音:
    yún qǐ lóng xiāng
    成語解釋:
    驤:騰起。如云涌升,如龍騰起。舊時比喻英雄豪杰乘時而起。
    成語出處:
    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云起龍襄,化為侯王。”
    402

    一世龍門

    成語拼音:
    yī shì lóng mén
    成語解釋:
    一世:一代;龍門:后漢時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成語出處:
    《世說新語·德行》:“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晉書·王衍傳》:“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
    403

    魚升龍門

    成語拼音:
    yú shēng lóng mén
    成語解釋:
    同“魚化龍”。
    成語出處:
    語出《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馀,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
    404

    一條龍

    成語拼音:
    yī tiáo lóng
    成語解釋: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
    成語出處:
    張平《抉擇》:“據說現在時興的已經是一條龍服務:跳舞、吃飯、桑拿、唱歌、打牌,從下午開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405

    眼瞎耳聾

    成語拼音:
    yǎn xiā ěr lóng
    成語解釋:
    看不見也聽不到。比喻對周圍情況完全不了解
    成語出處:
    京劇《平原作戰》第八場:“日本鬼子眼瞎耳聾,就靠漢奸給他當拐棍。”
    406

    游云驚龍

    成語拼音:
    yóu yún jīng lóng
    成語解釋:
    形容書法精妙。
    成語出處:
    《晉書·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游云,矯若驚龍。”
    407

    魚躍龍門

    成語拼音:
    yú yuè lóng mén
    成語解釋:
    同“魚化龍”。
    成語出處:
    語出《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馀,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唐·元弼有《魚躍龍門賦》。
    408

    云蒸龍變

    成語拼音:
    yún zhēng lóng biàn
    成語解釋:
    云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杰遇時奮起。
    成語出處: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論》:“[魏豹、彭越]得攝尺寸之柄,其云蒸龍變,欲有所會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辭云。”
    409

    魚質龍文

    成語拼音:
    yú zhì lóng wén
    成語解釋:
    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吳失》:“魚質龍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見懶即悲。”
    410

    野戰群龍

    成語拼音:
    yě zhàn qún lóng
    成語解釋:
    群龍在郭野大戰。比喻群雄爭天下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傳贊》:“天地閉革,野戰群龍。”
    411

    直搗黃龍

    成語拼音:
    zhí dǎo huáng lóng
    成語解釋: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搗:搗毀;黃龍:黃龍府;金人腹地。現泛指敵人腹地。
    成語出處:
    元 脫脫等《宋史 岳飛傳》:“飛大喜,語其下曰:‘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412

    嘴大喉嚨小

    成語拼音:
    zuǐ dà hóu lóng xiǎo
    成語解釋:
    吃得進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成語出處:
    413

    震耳欲聾

    成語拼音:
    zhèn ěr yù lóng
    成語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成語出處: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414

    炙鳳烹龍

    成語拼音:
    zhì fèng pēng lóng
    成語解釋:
    烹:煮。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藝術技巧高明
    成語出處:
    415

    振聾發聵

    成語拼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成語解釋: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成語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416

    震聾發聵

    成語拼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成語解釋: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
    成語出處:
    劉心武《寫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滿足這種要求的作品出現,形同震聾發聵,會引起強烈的反響。”
    417

    昭聾發聵

    成語拼音:
    zhāo lóng fā kuì
    成語解釋:
    使耳聾的人也能夠聽到。比喻用語言文字等給人以極大的啟發,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會清醒過來。
    成語出處:
    《天討·望帝》:“巴縣鄒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聾發聵,正義浹乎寰宇,回響振乎棧峽。”
    418

    真龍活現

    成語拼音:
    zhēn lóng huó xiàn
    成語解釋:
    形容逼真。
    成語出處:
    蔣光慈《短褲黨》二:“他每一次所做的傳單,都是說的真龍活現也似的。”
    419

    裝聾賣傻

    成語拼音:
    zhuāng lóng mài shǎ
    成語解釋:
    故意裝作聾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裝糊涂。
    成語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么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
    420

    振聾啟聵

    成語拼音:
    zhèn lóng qǐ kuì
    成語解釋:
    聵:耳聾。使耳聾的人都受到振動和醒悟。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強大
    成語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六章:“創辦一個《民心日報》,想在輿論方面,多做些振聾啟聵的工作。”
    * long成語,long的成語,帶lo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