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的成語 (433個)
-
341
神龍見首
- 成語拼音: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 成語解釋:
-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后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 成語出處:
-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
-
342
神龍見首不見尾
- 成語拼音: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
- 成語解釋:
- 原是談詩的神韻,后比喻人的行蹤詭秘,剛一露面又不見了。也比喻言辭閃爍,使人捉摸不透。
- 成語出處:
- 清 趙執信《談龍錄》:“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
-
343
神龍馬壯
- 成語拼音:
- shén lóng mǎ zhuàng
- 成語解釋:
- 喻身體健壯、氣宇軒昂。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苦斗》:“那時候,一個個青年人都是神龍馬壯,氣吞牛斗。”
-
344
神龍失勢
- 成語拼音:
- shén lóng shī shì
- 成語解釋:
- 勢:地位和權力。比喻失去地位和權力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隗囂傳》:“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勢,即還與蚯蚓同。”
-
345
睡意朦朧
- 成語拼音:
- shuì yì méng lóng
- 成語解釋:
- 朦朧:模糊不清。形容雙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丁玲《1930年春上海》:“間或有一、二家小商店的學徒在睡意朦朧的半張著眼去下那門板。”
-
346
睡眼朦朧
- 成語拼音:
- shuì yǎn méng lóng
- 成語解釋:
- 朦朧:模糊不清。形容雙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蓮女撥棹聲,又不是捕魚叟鳴榔動,驚的那夜眠人睡眼朦朧。”
-
347
歲在龍蛇
- 成語拼音:
- suì zài lóng shé
- 成語解釋:
- 《后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注:“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后謂命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注:“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
-
348
鼉憤龍愁
- 成語拼音:
- tuó fèn lóng chóu
- 成語解釋:
- 鼉:揚子鱷。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過江夜行武昌山上聞黃州鼓角》詩:“誰言萬方聲一概,鼉憤龍愁為余變。”
-
349
托鳳攀龍
- 成語拼音:
- tuō fèng pān lóng
- 成語解釋:
- 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揚戲傳》:“宗計于朝,或異或同,敵以乘釁,家破人亡。乖道反德,托鳳攀龍。”
-
350
土龍芻狗
- 成語拼音:
- tǔ lóng chú gǒu
- 成語解釋:
- 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杜微傳》:“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
351
土龍沐猴
- 成語拼音:
- tǔ lóng mù hóu
- 成語解釋:
-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 成語出處:
- 清·錢謙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保吏部尚書謚忠文李公神道碑》:“時俗方標榜門戶,征逐聲利,以為土龍沐猴,非所以自樹立,視之蔑如也。”
-
352
屠龍之技
- 成語拼音:
- tú lóng zhī jì
- 成語解釋:
- 屠:宰殺。宰殺蛟龍的技能。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莊子 列御寇》:“朱評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
353
屠龍之伎
- 成語拼音:
- tú lóng zhī jì
- 成語解釋:
- 比喻雖有很高造詣卻不切實用的技能。
- 成語出處:
- 唐·劉禹錫《何十賦》:“屠龍之伎,非曰不偉。時無所用,莫若履豨。”
-
354
推聾裝啞
- 成語拼音:
- tuī lóng zhuāng yǎ
- 成語解釋:
- 比喻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
355
推聾作啞
- 成語拼音:
- tuī lóng zuò yǎ
- 成語解釋:
- 見“推聾妝啞”。
- 成語出處:
- 明·梅鼎祚《昆侖奴》第二折:“他說著英雄話,你怎的喬禁架,使不得推聾作啞。”
-
356
推聾妝啞
- 成語拼音:
- tuī lóng zhuāng yǎ
- 成語解釋:
- 謂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
357
推聾做啞
- 成語拼音:
- tuī lóng zuò yǎ
- 成語解釋:
- 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鬧銅臺》第二折:“我如今裝醉如癡,推聾做啞,待時守分。”
-
358
剔透玲瓏
- 成語拼音:
- tī tòu líng lóng
- 成語解釋:
- ①形容靈巧可愛。②比喻人的聰明伶俐。
- 成語出處:
- 元·張養浩《最高歌兼喜春來·詠玉簪》曲:“詩磨的剔透玲瓏,酒灌得癡呆懵懂。”元·喬吉《斗鵪鶉·歌姬》曲:“且是娘剔透玲瓏不放閑,不枉了喚聲妝旦。”
-
359
塌下窟窿
- 成語拼音:
- tā xià kū lóng
- 成語解釋:
- 比喻欠下了債
- 成語出處:
- 阮章競《赤葉河》:“今年你娶了媳婦,塌下十塊錢窟窿。”
-
360
天下為籠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wéi lóng
- 成語解釋:
- 籠:牢籠。舊時比喻為世事所束縛。
- 成語出處:
-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胞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 long成語,long的成語,帶long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