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的成語 (937個)
-
501
龍幡虎纛
- 成語拼音:
- lóng fān hǔ dào
- 成語解釋:
- 將帥之旗。
- 成語出處:
- 明·陳子龍《少將行》:“五營畫戟青茫茫,龍幡虎纛云霞墻。”
-
502
龍飛虎跳
- 成語拼音:
- lóng fēi hǔ tiào
- 成語解釋:
- 喻筆勢遒勁奔放。
- 成語出處:
-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龍飛虎跳之喻,尚未足云,洵書中集大成手也。”
-
503
狼顧虎視
- 成語拼音:
- láng gù hǔ shì
- 成語解釋:
- 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而兇狠。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是歲卒”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
504
狼顧狐疑
- 成語拼音:
- láng gù hú yí
- 成語解釋:
- 指左顧右昐,存有畏懼和猶豫之心。狼顧,狼走路時常常回頭看;狐疑,狐貍本性多疑。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布告全國同胞書》:“行事或虎頭鼠尾,而存心復狼顧狐疑。”
-
505
龍虎風云
- 成語拼音:
- lóng hǔ fēng yún
- 成語解釋:
- ①《易·干》:“云從龍,風從虎。”后以“龍虎風云”喻英雄豪杰際遇得時。②指君臣遇合。
- 成語出處:
- 《易·干》:“云從龍,風從虎。”
-
506
兩虎共斗
- 成語拼音:
- liǎng hǔ gòng dòu
- 成語解釋:
- 斗:爭斗。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07
龍化虎變
- 成語拼音:
- lóng huà hǔ biàn
- 成語解釋: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 成語出處: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
508
柳戶花門
- 成語拼音:
- liǔ hù huā mén
- 成語解釋:
- 指妓院
- 成語出處:
- 元 馬致遠《青杏子 悟迷》:“柳戶花門從瀟灑,不再蹅,一任教人道情分寡。”
-
509
老虎屁股
- 成語拼音:
- lǎo hǔ pì gǔ
- 成語解釋:
- 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險的處境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
510
老虎屁股摸不得
- 成語拼音:
- lǎo hǔ pì gu mō bù dé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以為是了不起,聽不得批評意見,一觸即跳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
511
老虎頭上打蒼蠅
- 成語拼音:
- 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膽大妄為,自己找死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20回:“問他有腦袋沒有?誰敢在老虎頭上打蒼蠅。”
-
512
老虎頭上撲蒼蠅
- 成語拼音:
-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找死。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
513
老虎頭上搔癢
- 成語拼音:
-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自量力。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63回:“今嚴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個仇鸞,尚敵不過他,老虎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取禍戾,何苦何苦!”
-
514
鸞鵠停峙
- 成語拼音:
- luán hú tíng zhì
- 成語解釋:
- 像鸞鵠似地停息直立。用以比喻子孫賢俊。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退見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業者也。”
-
515
撩虎須
- 成語拼音:
- liáo hǔ xū
- 成語解釋:
- 猶捋虎須。謂冒犯虎威,擔受風險。唐 裴铏《傳奇·孫恪》:“無何使我撩虎鬚,幾不脫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靈賦》:“奮殘形以殆庶兮,危嘆於撩虎。”
- 成語出處:
-
516
捋虎須
- 成語拼音:
- luō hǔ xū
- 成語解釋:
- 捋:撫摩。比喻觸犯有權勢的人或冒著很大的風險。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道:‘好卻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須。’”
-
517
兩虎相斗
- 成語拼音:
- liǎng hǔ xiāng dòu
- 成語解釋:
- 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
518
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 成語拼音:
- 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 成語解釋:
- 斗:爭斗。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
519
兩虎相爭
- 成語拼音: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 成語解釋:
- 兩只老虎相互爭斗。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 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 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于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必有一傷。 ★明 徐元《八義記 張維評話》
-
520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成語拼音: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 成語出處:
- 明·徐元《八義記·張維評話》:“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hu成語,hu的成語,帶h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