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he的成語 (803個)

    581

    三豕涉河

    成語拼音:
    sān shǐ shè hé
    成語解釋:
    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成語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582

    聲勢烜赫

    成語拼音:
    shēng shì xuǎn hè
    成語解釋:
    聲勢:聲威氣勢;烜赫:顯耀盛大。聲勢顯耀盛大
    成語出處: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第一卷:“有文覺禪師者出都,聲勢烜赫,騎從如云,道出袁浦,兗豫二州方便大僚率屬郊迎恐后。”
    583

    深文巧劾

    成語拼音:
    shēn wén qiǎo hé
    成語解釋:
    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條文苛細嚴峻;劾:揭發罪狀。以巧妙手段,羅織罪名,陷人于罪
    成語出處:
    《周書·蘇綽傳》:“今之從政者不然。深文巧劾,寧致善人于法,不免有罪于刑。”
    584

    松形鶴骨

    成語拼音:
    sōng xíng hè gǔ
    成語解釋:
    形容儀容清癯、軒昂。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
    585

    鎩羽涸鱗

    成語拼音:
    shā yǔ hé lín
    成語解釋:
    見“鎩羽暴鱗”。
    成語出處:
    明·楊慎《高泉臨行再賦此以別》:“鎩羽涸鱗去安所,繯飛川詠幾時同。”
    586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成語拼音:
    shù yóu rú cǐ,rén hé yǐ kān
    成語解釋:
    堪:勝任。樹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
    成語出處:
    北周·庾信《枯樹賦》:“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587

    隋珠和璧

    成語拼音:
    suí zhū hé bì
    成語解釋:
    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泛指珍寶。
    成語出處:
    元·吳亮《勸忍百箴》:“隋珠和璧,蒟醬筇竹,寒不可衣,饑不可食。”
    588

    隨珠和璧

    成語拼音:
    suí zhū hé bì
    成語解釋:
    隨侯珠與和氏璧的并稱。傳說古代隨國姬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以藥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楚人卞和于荊山得一璞玉,先后獻給武王、文王,均以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斷兩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寶玉,因命之曰和氏璧。事見《韓
    成語出處:
    傳說古代隨國姬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以藥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楚人卞和于荊山得一璞玉,先后獻給武王、文王,均以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斷兩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寶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589

    隋珠和玉

    成語拼音:
    suí zhū hé yù
    成語解釋:
    即隋珠和璧。
    成語出處:
    明·徐復祚《一文錢》第二折:“他的質當從表饒本,有的是隋珠和玉、赤仄黃銀。”
    590

    痛抱西河

    成語拼音:
    tòng bào xī hé
    成語解釋:
    比喻喪子之痛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591

    同船合命

    成語拼音:
    tóng chuán hé mìng
    成語解釋:
    比喻處境相同,利害相關。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2回:“一齊扯住了宗爺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592

    同塵合污

    成語拼音:
    tóng chén hé wū
    成語解釋:
    謂行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濁之世。
    成語出處:
    明·李贄《藏書·大臣傳·狄仁杰》:“同塵合污,與世委蛇。”
    593

    跳到黃河洗不清

    成語拼音:
    tiào dào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成語解釋:
    比喻無法擺脫嫌疑。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認,你叫我跳到黃河洗不清。”
    594

    同符合契

    成語拼音:
    tóng fú hé qì
    成語解釋: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裴松之注引《吳歷》:“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595

    投河奔井

    成語拼音:
    tóu hé bēn jǐng
    成語解釋:
    謂投水自殺。
    成語出處: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動不動神頭鬼臉,投河奔井,拽巷邏街,張舌騙口,花言巧語,指皂為白。”
    596

    調和鼎鼐

    成語拼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成語解釋:
    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成語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597

    偷合茍從

    成語拼音:
    tōu hé gǒu cóng
    成語解釋:
    亦作“偷合取容”。謂茍且迎合以取悅于人。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偷合茍從,未肯極言,朕甚閔焉。”
    598

    偷合茍容

    成語拼音:
    tōu hé gǒu róng
    成語解釋:
    偷:茍且。奉承迎合別人,使自己能茍且地生活下去。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
    599

    投河覓井

    成語拼音:
    tóu hé mì jǐng
    成語解釋:
    即尋死覓活。鬧著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殺來嚇唬人。
    成語出處:
    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說非看不可,或者沒有得看,就要跳腳拍手,以至于投河覓井。”
    600

    徒喚奈何

    成語拼音:
    tú huàn nài hé
    成語解釋: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辦。白白叫喊,無可奈何
    成語出處:
    冰心《往事》:“因為文字原是最著跡的,云霞卻是最靈幻的,最不著跡的,徒喚奈何!”
    * he成語,he的成語,帶he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