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善惡的成語 (27個)
-
1
善善惡惡
- 成語拼音:
- shàn shàn wù è
- 成語解釋: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成語出處:
- 先秦 荀況《荀子 強國》:“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惡惡之應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
2
褒善貶惡
- 成語拼音:
- bāo shàn biǎn è
- 成語解釋: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成語出處: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
-
3
好善惡惡
- 成語拼音:
- hǎo shàn è è
- 成語解釋:
- 見“好善嫉惡”。
- 成語出處:
- 《說岳全傳》第七三回:“好善惡惡,人人如此。”
-
4
好惡不愆
- 成語拼音:
- hǎo è bù qiān
- 成語解釋:
- 愆:差爽,失誤。好壞、善惡分明,沒有差錯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好惡不愆,民知所適。”
-
5
清濁同流
- 成語拼音:
- qīng zhuó tóng liú
- 成語解釋:
- 清水和濁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惡混雜,好壞不分。
- 成語出處:
- 《晉書·劉毅傳》:“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廢褒貶之義,任愛憎之斷,清濁同流,以植其私。”
-
6
薰蕕錯雜
- 成語拼音:
- xūn yóu cuò zá
- 成語解釋:
-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類;錯:雜錯。把香草和臭草夾雜在一起。比喻善惡好壞混雜不分
- 成語出處: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一卷:“玉石不分,薰蕕錯雜。”
-
7
薰蕕無辨
- 成語拼音:
- xūn yóu wú biàn
- 成語解釋:
-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類;辨:明察。分不清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惡好壞不分,是非混淆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薰蕕無辨,涇渭不分,二紀于茲,莫之能整。”
-
8
白璧青蠅
- 成語拼音:
- bái bì qīng yíng
- 成語解釋:
- 白璧:潔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蠅:比喻佞人。比喻善惡忠佞。
- 成語出處:
- 唐 陳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
9
顛倒是非
- 成語拼音:
- diān dǎo shì fēi
- 成語解釋:
-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指善惡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實。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唐太學博士施先生墓志銘》:“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
10
東郭先生
- 成語拼音:
- dōng guō xiān shēng
- 成語解釋:
- 泛指對壞人講仁慈的糊涂人,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講東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
11
飛流短長
- 成語拼音:
- fēi liú duǎn cháng
- 成語解釋:
- 飛、流:散布;短、長:指是非、善惡。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 成語出處:
- 唐 沉亞之《送韓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諛言順容積微之讒,以基所毀,四鄰之地,更效遞笑,飛流短長,天下聞矣。”
-
12
高懸秦鏡
- 成語拼音:
- gāo xuán qín jìng
- 成語解釋:
- 秦鏡:秦始皇時的能照見人心善惡的鐿子。高掛能照見人心善惡的鏡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斷案公正,執法嚴明。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三卷:“(咸陽宮)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
13
黑白不分
- 成語拼音:
- hēi bái bù fēn
- 成語解釋:
-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惡。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制造混亂
- 成語出處: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可惜一個賣土委員的調查,一個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
14
涇渭不分
- 成語拼音:
- jīng wèi bù fēn
- 成語解釋:
- 涇:渭水的支流;水清。渭:渭河;源出甘肅;流至陜西潼關入黃河;水濁。涇水渭水哪個清哪個濁都分不清。喻指是非、善惡、分辨不清。
- 成語出處:
- 唐 陸贄《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熏蕕無辨,涇渭不分,二紀于茲,莫之能整。”
-
15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 成語拼音:
-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
- 成語解釋:
- 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 成語出處:
-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結交警語》:“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
16
生死輪回
- 成語拼音:
- shēng sǐ lún huí
- 成語解釋:
- 輪回:流轉。佛教認為眾生各依所做的善惡而在生死世界中循環不已,像車輪回旋不停一樣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來日修,每日去頻發愿,過今年捱到來年,擔閣了修行仙道遠,則這生死輪回怎遣!”
-
17
天道昭彰
- 成語拼音:
- tiān dào zhāo zhāng
- 成語解釋:
- 天道:天理;昭彰:明顯。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如此劇賊,卻被小孩子算破了,豈非天道昭彰。”
-
18
天理昭然
- 成語拼音:
- tiān lǐ zhāo rán
- 成語解釋:
- 天理:天道。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卻如何殺了丈夫,劫了十五貫錢,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說!”
-
19
天理昭彰
- 成語拼音:
- tiān lǐ zhāo zhāng
- 成語解釋:
- 昭彰: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這一個天理昭昭,誰想到有今朝。”
-
20
天理昭昭
- 成語拼音:
- tiān lǐ zhāo zhāo
- 成語解釋:
- 昭昭: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 論語 吾與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語。”
* 關于善惡的成語 形容善惡的成語 描述善惡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