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的成語 (1332個)
-
141
稱薪而爨,數粒乃炊
- 成語拼音:
- 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lì nǎi chuī
- 成語解釋:
- 稱:衡量;薪:柴;爨:燒火煮飯。稱了柴草數著米粒煮飯。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計較,形容吝嗇或貧窮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并瑕棄璧。”
-
142
稱薪而爨,數米而炊
- 成語拼音:
- 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mǐ ér chuī
- 成語解釋:
- 稱:衡量;薪:柴;爨:燒火煮飯。稱了柴草數著米粒煮飯。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計較,形容吝嗇或貧窮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稱薪而爨,數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143
傳檄而定
- 成語拼音:
- chuán xí ér dìng
- 成語解釋:
- 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 成語出處:
- 《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
144
乘興而來
- 成語拼音:
- chéng xīng ér lái
- 成語解釋:
- 興沖沖地來到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心見安道邪?’”
-
145
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 成語拼音: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fǎn
- 成語解釋:
-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地回去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9回:“霽云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怏怏的帶馬出城。”
-
146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 成語拼音: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guī
- 成語解釋:
-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
147
乘虛而入
- 成語拼音:
- chéng xū ér rù
- 成語解釋:
- 虛:空隙。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也指趁著空虛或虛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間而入”。
- 成語出處:
- 宋 張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將至所居,自后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
148
趁虛而入
- 成語拼音:
- chèn xū ér rù
- 成語解釋:
- 趁力量虛弱時侵入。
- 成語出處: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0回:“如今百病趁虛而入。”
-
149
乘隙而入
- 成語拼音:
- chéng xì ér rù
- 成語解釋:
- 趁著其空虛而侵入
- 成語出處:
- 明 劉基《郁離子 麋虎》:“間不自入,乘隙而入。”
-
150
促膝而談
- 成語拼音:
- cù xī ér tán
- 成語解釋:
- 促:靠近。靠近坐著談心里話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談,欲去欲留,相調相謔。”
-
151
從一而終
- 成語拼音:
- cóng yī ér zhōng
- 成語解釋:
-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時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 成語出處:
- 《周易 恒》:“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
152
出淤泥而不染
- 成語拼音:
-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 成語解釋:
-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長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 成語出處:
- 宋 朱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
-
153
側足而立
- 成語拼音:
- cè zú ér l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有所畏懼,不敢正立。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恒側足而立。”
-
154
重足而立
- 成語拼音:
- chóng zú ér lì
- 成語解釋:
- 迭足而立,不敢邁步。形容恐懼。
- 成語出處:
- 西漢 賈誼《過秦論》下:“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
155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 成語拼音:
-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 成語解釋:
- 重足:雙腳并攏;側目:斜著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
156
大敗而逃
- 成語拼音:
- dà bài ér táo
- 成語解釋:
- 指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斗了多時,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槍刺在腿上,大敗而逃。”
-
157
倒繃孩兒
- 成語拼音:
- dào bēng hái ér
- 成語解釋:
- 繃: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嬰兒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慣了的事因一時疏忽而弄錯了。
- 成語出處: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晏公聞而笑曰:‘苗君竟倒繃孩兒矣。’”
-
158
鼎鐺有耳
- 成語拼音:
- dǐng chēng yǒu ěr
- 成語解釋:
-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
159
旦旦而伐
- 成語拼音:
- dàn dàn ér fá
- 成語解釋:
- 多比喻天天損害或斫喪。
- 成語出處:
- 《孟子·告子上》:“亦猶斧斤之于森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
160
當耳邊風
- 成語拼音:
- dāng ěr biān fē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對聽到的話毫不在意。
- 成語出處: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吳王壽夢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之過耳。”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