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的成語 (1332個)
-
1081
掩耳盜鐘
- 成語拼音:
- yǎn ěr dào zhōng
- 成語解釋:
- 亦作“掩耳盜鍾”。捂住耳朵偷鐘。比喻自己欺騙自己。語出《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 成語出處:
- 語出《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
1082
撧耳頓足
- 成語拼音:
- yǎn ěr dùn zú
- 成語解釋:
- 用手抓耳,以腳頓地。形容束手無策。
- 成語出處:
- 宋·王铚《默記》上卷:“張立于屏風后見之,撧耳頓足。”
-
1083
遺珥墮簪
- 成語拼音:
- yí ěr duò zān
- 成語解釋:
- 見“遺簪墮珥”。
- 成語出處: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七出:“清曉,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遺珥墮簪,蹙著秋千,不禁笑語聲高。”
-
1084
一而二,二而三
- 成語拼音:
- yī ér èr,èr ér sān
- 成語解釋:
-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復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便可解釋這段悲傷。”
-
1085
一而二,二而一
- 成語拼音:
- yī ér èr,èr ér yī
- 成語解釋:
- 兩件事看似不同,實際上卻相同。
- 成語出處:
- 明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九回:“天子神仙,一而二,二而一,豈有三茅祖師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
1086
掩耳而走
- 成語拼音:
- yǎn ěr ér zǒu
- 成語解釋:
- 掩:遮蓋。捂著耳朵走開。指不愿聽別人的話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5回:“寧喜以殖之遺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
-
1087
養兒防老
- 成語拼音:
- yǎng ér fáng lǎo
- 成語解釋:
- 父母養育兒子;防備年老時無人照顧。
- 成語出處:
- 宋 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1088
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成語拼音:
- yǎng ér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
- 成語解釋: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
- 成語出處:
- 宋·左圭《百川學海》:“臨刑無懼色,曰:‘養兒防老,積谷防饑。’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
1089
要而論之
- 成語拼音:
- yào ér lùn zhī
- 成語解釋:
- 猶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說,簡單地說。
- 成語出處:
- 《天討 豕韋之裔〈普告漢人〉》:“要而論之,滿人之人中國也,據其土地山河,竊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謂倒行逆施者矣。”
-
1090
鬻兒賣女
- 成語拼音:
- yù ér mài nǚ
- 成語解釋:
- 鬻:賣。指生活無依,被迫賣掉自己的兒女。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破家蕩產,鬻兒賣女,時有所聞。”
-
1091
撧耳揉腮
- 成語拼音:
- yōng ěr róu sāi
- 成語解釋:
- 見“撧耳撓腮”。
- 成語出處:
- 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三折:“我撧耳揉腮,有口難開。”
-
1092
庸耳俗目
- 成語拼音:
- yōng ěr sú mù
- 成語解釋:
- 指學識淺薄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朱仕琇《與林穆庵書》:“此數人知之,遂足為名一世,而無問千百庸耳俗目之擾擾耶!”
-
1093
引而伸之
- 成語拼音:
- yǐn ér shēn zhī
- 成語解釋:
- 伸:展開。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 成語出處:
- 《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
1094
引而申之
- 成語拼音:
- yǐn ér shēn zhī
- 成語解釋:
- 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 成語出處:
-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引而申之,以究萬原。”
-
1095
掩耳偷鈴
- 成語拼音:
- yǎn ěr tōu líng
- 成語解釋:
- 同“掩耳盜鐘”。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折:“難道他掩耳偷鈴,則待要見世生苗。”
-
1096
勇而無謀
- 成語拼音:
- yǒng ér wú móu
- 成語解釋:
- 雖然勇敢;但是缺乏謀略;常指靠蠻力而不靠智慧的人。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荀攸》:“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
-
1097
以耳為目
- 成語拼音:
- yǐ ěr wéi mù
- 成語解釋:
- 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指對傳聞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為真。
- 成語出處:
-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撫,也都是些以耳為目、不分黑白的人。”
-
1098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 成語拼音:
- 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 成語解釋:
-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 成語出處:
- 北周 庚信《燕射歌辭 角調曲》:“言而無文,行之不遠;義而無立,勤則無成。”
-
1099
言而無信
- 成語拼音:
- yán ér wú xìn
- 成語解釋:
-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成語出處: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1100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成語拼音:
- 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
- 成語解釋:
- 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 成語出處: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