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成語大全 成語列表 (40928個)

    161

    不言而喻

    成語拼音:
    bù yán ér yù
    成語解釋:
    言:說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成語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162

    此地無銀三百兩

    成語拼音: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成語解釋:
    比喻想要隱瞞、掩蓋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徹底暴露。
    成語出處:
    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163

    得意忘形

    成語拼音:
    dé yì wàng xíng
    成語解釋: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態。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的態度。
    成語出處: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164

    斷章取義

    成語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語解釋:
    原指引用《詩經》中某一篇章的詩句;借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詩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別人的詩文或談話;只根據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斷或部分;而不顧全文和原意。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165

    駭人聽聞

    成語拼音:
    hài rén tīng wén
    成語解釋:
    駭:驚嚇;震驚。指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師書》:“浙中近年怪論百出,駭人聽聞,壞人心術。”
    166

    聚精會神

    成語拼音:
    jù jīng huì shén
    成語解釋: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現常用以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成語出處:
    漢 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167

    狼吞虎咽

    成語拼音:
    láng tūn hǔ yàn
    成語解釋: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168

    民不聊生

    成語拼音:
    mín bù liáo shēng
    成語解釋:
    聊:依靠。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169

    目不暇接

    成語拼音:
    mù bù xiá jiē
    成語解釋:
    暇:閑暇;接:接收。可看的東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過來了。
    成語出處:
    清 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之二》:“見其揚翬振彩,倏來倏往,目不暇給。”
    170

    千姿百態

    成語拼音:
    qiān zī bǎi tài
    成語解釋:
    形容姿態多種多樣。
    成語出處:
    蔣子龍《好景門》:“食客五花八門,論服飾千姿百態,論膚色黃白都有。”
    171

    如火如荼

    成語拼音:
    rú huǒ rú tú
    成語解釋: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
    成語出處:
    《國語 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172

    神采奕奕

    成語拼音:
    shén cǎi yì yì
    成語解釋: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173

    肆無忌憚

    成語拼音:
    sì wú jì dàn
    成語解釋:
    肆:放肆;任意而行;忌憚:懼怕;畏懼。任意妄為;一點顧忌、畏懼也沒有。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宋 朱熹注:“小人不知有此,則肆欲妄行,而無所忌憚矣。”
    174

    事與愿違

    成語拼音:
    shì yú yuàn wéi
    成語解釋: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稽康《幽憤》詩:“嗟我憤嘆,曾莫能儔。事與愿違,遘茲淹留。”
    175

    忘乎所以

    成語拼音:
    wàng hū suǒ yǐ
    成語解釋: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夫人傾身陪奉,忘其所以。”
    176

    五顏六色

    成語拼音:
    wǔ yán liù sè
    成語解釋:
    色彩鮮艷繁多;非常美麗。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177

    熙熙攘攘

    成語拼音:
    xī xī rǎng rǎng
    成語解釋:
    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178

    眼花繚亂

    成語拼音:
    yǎn huā liáo luàn
    成語解釋:
    繚亂:紛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事物而發花、迷亂。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179

    有恃無恐

    成語拼音:
    yǒu shì wú kǒng
    成語解釋:
    恃:依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仗而無所畏懼;毫無顧忌。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六年》:“齊候曰:‘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
    180

    政通人和

    成語拼音:
    zhèng tōng rén hé
    成語解釋:
    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成語出處: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 網站提供40929個成語大全和成語列表。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