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成語大全 成語列表 (40928個)

    141

    杯弓蛇影

    成語拼音:
    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語解釋:
    ①將映在杯中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②也可用來比喻虛幻的實際不存在的東西。也作“弓影杯蛇”。
    成語出處:
    清 黃遵憲《感事》:“金玦龐涼舍隱痛,杯弓蛇影負奇冤。”
    142

    別來無恙

    成語拼音:
    bié lái wú yàng
    成語解釋:
    別:離別;恙:病。指分別以來一直都很好嗎?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干曰:‘公瑾別來無恙!’”
    143

    不亦樂乎

    成語拼音:
    bù yì lè hū
    成語解釋: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于“嗎”或“呢”。不也是快樂的嗎?后用以形容事態發展到過甚的地步。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44

    寸草不生

    成語拼音:
    cùn cǎo bù shēng
    成語解釋:
    寸草:一點兒草;生:生長。①形容土地貧瘠;連一點兒草都不長。②亦形容災情嚴重。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著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145

    叱咤風云

    成語拼音:
    chì zhà fēng yún
    成語解釋:
    叱咤:發怒吆喝。一聲怒喝;可使風云變色。形容聲勢威力極大;可以左右整個局勢。
    成語出處:
    《晉書 乞伏熾磐載記論》:“熾磐叱咤風云,見機而動。”
    146

    格物致知

    成語拼音:
    gé wù zhì zhī
    成語解釋:
    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47

    恍恍惚惚

    成語拼音:
    huǎng huǎng hū hū
    成語解釋:
    神志不清、迷惘的狀態
    成語出處:
    唐·趙蕤《反經·知人》:“有如敢斷而不能斷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實者。”
    148

    囫圇吞棗

    成語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解釋: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成語出處:
    宋 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
    149

    九牛一毛

    成語拼音:
    jiǔ niú yī máo
    成語解釋:
    九:表示多數。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150

    精疲力竭

    成語拼音:
    jīng pí lì jié
    成語解釋:
    竭:盡。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凈盡。形容極度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也作“精疲力盡”。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151

    入木三分

    成語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成語解釋:
    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后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
    成語出處:
    唐 張懷瓘《書斷 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152

    受寵若驚

    成語拼音: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成語解釋:
    寵:賞識。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辭特轉吏部侍郎表》:“受寵若驚,況被非常之命,事君無隱,敢傾至懇之誠。”
    15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語拼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成語解釋:
    。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15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語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成語解釋:
    他山:別的山。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
    成語出處: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55

    亭亭玉立

    成語拼音:
    tíng tíng yù lì
    成語解釋:
    形容身材碩長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麗的花木。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麗。
    成語出處: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156

    無地自容

    成語拼音:
    wú dì zì róng
    成語解釋:
    容:容納;容身。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成語出處:
    《敦煌變文集 降魔變文》:“外道無地自容,四眾一時唱快處。”
    157

    心無旁騖

    成語拼音:
    xīn wú páng wù
    成語解釋:
    心思沒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專心致志。旁:另外的;騖:追求。
    成語出處:
    冰心《談信紙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樣,在寫信的時候,喜歡在一張白紙,或者只帶著道道的紙上,不受拘束地,心無旁騖地抒寫下去的。”
    158

    葉公好龍

    成語拼音:
    yè gōng hào lóng
    成語解釋:
    葉公: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好:愛好。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甚至畏懼它。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
    159

    語重心長

    成語拼音:
    yǔ zhòng xīn cháng
    成語解釋: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成語出處: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160

    正襟危坐

    成語拼音:
    zhèng jīn wēi zuò
    成語解釋:
    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
    成語出處:
    《史記 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 網站提供40929個成語大全和成語列表。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