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錯誤的成語 (215個)

    141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成語拼音:
    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成語解釋:
    舊時指一般人犯是難免的。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142

    死不改悔

    成語拼音:
    sǐ bù gǎi huǐ
    成語解釋:
    到死也不肯改過悔悟。形容極其頑固;堅持
    成語出處:
    毛澤東《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少數極頑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著右派帽子進棺材。”
    143

    蛇杯弓影

    成語拼音:
    shé bēi gōng yǐng
    成語解釋:
    地認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況蛇杯弓影,恍惚無憑,而點綴鋪張,宛如目睹。”
    144

    舍策追羊

    成語拼音:
    shě cè zhuī yáng
    成語解釋:
    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以后,設法補救。語本《莊子 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成語出處:
    語出《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145

    是非不分

    成語拼音:
    shì fēi bù fēn
    成語解釋:
    分辨不出正確與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正領而誦之,此見是非之分不明。”
    146

    慎防杜漸

    成語拼音:
    shèn fáng dù jiàn
    成語解釋:
    慎:謹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起始、發展。在或壞事剛萌芽時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成語出處:
    《明史·王邦瑞傳》:“朝廷易置將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敢專也。”
    147

    是非得失

    成語拼音:
    shì fēi dé shī
    成語解釋:
    正確與,得到的與失去的。
    成語出處:
    宋·朱熹《辭免兼實錄院同修撰奏狀》:“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無史學,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實有善善惡惡之心。”
    148

    順非而澤

    成語拼音:
    shùn fēi ér zé
    成語解釋:
    順從言行且加以潤飾。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王制》:“學非而博,順非而澤。”
    149

    是非分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fēn míng
    成語解釋:
    正確和非常分明。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故賢圣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150

    是非混淆

    成語拼音:
    shì fēi hùn xiáo
    成語解釋: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正確的說成的,把的說成正確的,制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成語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現在整個世界,像墨一般黑暗,皂白不分,是非混淆,最大多數人,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
    151

    飾非拒諫

    成語拼音:
    shì fēi jù jiàn
    成語解釋:
    飾:掩飾;非:;諫:直言規勸。拒絕勸告,掩飾
    成語出處:
    《荀子 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152

    飾非遂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suí guò
    成語解釋:
    粉飾,養成過失。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審應》:“公子食我之辨,適足以飾非遂過。”
    153

    飾非文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wén guò
    成語解釋:
    粉飾掩蓋過失、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賈捐之傳》:“順非而澤,不聽而誅。”唐·顏師古注:“謂人有堅為辯言,不以誠質,學于非道,雖博無用,飾非文過,辭語順澤,不聽教命……”
    154

    飾非掩丑

    成語拼音:
    shì fēi yǎn chǒu
    成語解釋:
    飾:掩飾;丑:丑惡。掩飾和丑惡的行為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多少輕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為解,又以‘情而不淫’作要,此皆飾非掩丑之語耳!”
    155

    順過飾非

    成語拼音:
    shùn guò shì fēi
    成語解釋:
    謂徇私遷就而掩飾
    成語出處:
    《宋史·律歷志》:“忠輔于《易》粗窺大衍之旨,創立日法,撰演新歷,不敢以言者,誠懼太史順過飾非。”
    156

    遂迷不寤

    成語拼音:
    suí mí bù wù
    成語解釋:
    執迷不悟;堅持而不覺悟。
    成語出處:
    唐·元稹《拓村鎮州制》:“如王遷湊遂迷不寤,諸道宜便進軍,以時翦滅。”
    157

    拭面容言

    成語拼音:
    shì miàn róng yán
    成語解釋:
    拭:擦;拭面:擦去別人吐在自己臉上的唾沫;容言:聽取別人意見。泛指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婦人輕喪武夫功,先軫當時怒氣沖,拭面容言無慍意,方知嗣伯屬襄公。”
    158

    繩愆糾謬

    成語拼音:
    shéng qiān jiū miù
    成語解釋:
    繩:糾正;愆:過失;謬:。指糾正過失。
    成語出處:
    《尚書 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
    159

    繩愆糾繆

    成語拼音:
    sheng qian jiu miu
    成語解釋:
    改正過失,糾正。繩:糾正。愆:過失。謬: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謝李中丞安撫崔簡戚屬啟》:“繩愆糾繆,列群肅澄之風。”
    160

    繩愆糾違

    成語拼音:
    shéng qiān jiū wéi
    成語解釋:
    繩:束縛,扶正;愆:過失;糾:糾正。指舉發過失,糾正
    成語出處:
    清·陳忱《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中丞之職,非徒繩愆糾違,亦當顧國家大體。”
    * 關于錯誤的成語 形容錯誤的成語 描述錯誤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