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錯誤的成語 (215個)

    101

    舊病難醫

    成語拼音:
    jiù bìng nán yī
    成語解釋:
    老毛病難于醫治。比喻過去的缺點難以改正。
    成語出處:
    明 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三折:“則待作抱官囚,覓不著逃生計,急回頭待悔來應遲,又不將心猿意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難移,舊病難醫。”
    102

    救焚投薪

    成語拼音:
    jiù fén tóu xīn
    成語解釋:
    焚:火災;薪:柴草。投進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成語出處:
    《鄧析子 無厚》:“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103

    積非習貫

    成語拼音:
    jī fēi xí guàn
    成語解釋:
    長久沿襲,已成習慣。貫,通“慣”。
    成語出處:
    漢 應劭《〈風俗通〉序》:“至于俗間行語,眾所共傳,積非習貫,莫能原察。”
    104

    救焚益薪

    成語拼音:
    jiù fén yì xīn
    成語解釋:
    焚:火災;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成語出處:
    清 劉坤一《復李少荃制軍》:“所派之營務處何道臺,則人更陰狡,以之自輔,是猶救焚而益薪。”
    105

    救火投薪

    成語拼音:
    jiù huò tóu xīn
    成語解釋:
    為了撲滅火焰而將木柴扔進火中。比喻采取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成語出處:
    《鄧析子·無厚篇》:“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106

    拒諫飾非

    成語拼音:
    jù jiàn shì fēi
    成語解釋:
    諫:勸告;飾:遮掩;遮蓋;非:。拒絕別人的規勸;掩飾自己的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107

    糾繆繩違

    成語拼音:
    jiū miù shéng wéi
    成語解釋:
    糾:督察,糾正;繆:同“謬”,;繩:糾正;違:過失。糾正與過失
    成語出處:
    《舊五代史·崔沂傳》:“入梁,為御史司憲,糾繆繩違,不避豪右。”
    108

    舊念復萌

    成語拼音:
    jiù niàn fù máng
    成語解釋:
    萌:開始,發生。舊時的念頭或想法又重新發生。多指重犯舊時的缺點或
    成語出處:
    明·汪廷訥《獅吼記·攝對》:“此婦今雖放回,恐其舊念復萌,為害不小。”
    109

    鑒前毖后

    成語拼音:
    jiàn qián bì hòu
    成語解釋:
    謂把過去的引為借鑒,以后謹慎行事,避免重犯。
    成語出處:
    清·嚴如熤《三省邊防備覽·藝文·老林說》:“鑒前毖后,通三省而籌之,為曲突徙薪之計,建久安長治之謀。”
    110

    進退失圖

    成語拼音:
    jìn tuì shī tú
    成語解釋:
    前進或后退都有。謂指揮失策。
    成語出處:
    《魏書·傅永傳》:“叔業進退失圖,于是奔走。”
    111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成語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語解釋: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
    成語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12

    矯枉過當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dāng
    成語解釋:
    比喻糾正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成語出處:
    清 周亮工《書影》卷四:“石公此論,未為不是;惜乎矯枉過當,遂開后人口實。”
    113

    矯枉過直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í
    成語解釋:
    比喻糾正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成語出處:
    漢 袁康《越絕書 篇敘外傳記》:“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
    114

    矯枉過中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ōng
    成語解釋:
    比喻糾正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成語出處:
    唐 張說《吊陳司馬書》:“矯枉過中,斯害也已。”
    115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成語拼音:
    jīn wú zú chì,rén wú wán rén
    成語解釋:
    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
    成語出處:
    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愿老君家。”
    116

    矯邪歸正

    成語拼音:
    jiǎo xié guī zhèng
    成語解釋:
    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于正路。改正,走上正道。
    成語出處:
    《晉書 呂光等載記論》:“向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117

    經驗教訓

    成語拼音:
    jīng yàn jiào xùn
    成語解釋:
    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和從或挫折中得到的經驗
    成語出處:
    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
    118

    咎有應得

    成語拼音:
    jiù yǒu yīng dé
    成語解釋:
    的;有罪過的得到應該得到的責備或懲處。
    成語出處:
    清 張春帆《宦海》第七回:“雖然李德標一時冒犯,觸犯烏紳,咎有應得,但是領取人口要繳領狀,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鑒。”
    119

    盡忠拂過

    成語拼音:
    jìn zhōng bì guò
    成語解釋:
    拂:通“弼”,糾正,輔佐。竭盡忠心幫助上級改正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異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
    120

    匡救彌縫

    成語拼音:
    kuāng jiù mí fèng
    成語解釋:
    指糾正,彌補過失。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六年》:“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
    * 關于錯誤的成語 形容錯誤的成語 描述錯誤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