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錯誤的成語 (215個)

    161

    升山采珠

    成語拼音:
    shēng shān cǎi zhū
    成語解釋: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辦事的方向、方法,一定達不到目的。
    成語出處:
    《后漢書·劉玄傳》:“興化致理,譬猶緣木求魚,升山采珠。”
    162

    似是而非

    成語拼音:
    sì shì ér fēi
    成語解釋:
    是:對;正確;非:不對;。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孟子 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
    163

    甚囂塵上

    成語拼音:
    shèn xiāo chén shàng
    成語解釋:
    甚:很;囂:喧鬧。原指軍營中人聲喧嘩;塵土飛揚。形容傳播消息;議論紛紛。現多指或反動言論非常囂張。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甚囂,且塵上矣。”
    164

    痛滌前非

    成語拼音:
    tòng dí qián fēi
    成語解釋:
    徹底滌除以前所犯的
    成語出處:
    《清史稿·恂勤郡王允題傳》:“今允題居馬蘭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滌前非。”
    165

    痛改前非

    成語拼音:
    tòng gǎi qián fēi
    成語解釋:
    徹底改正以前的。痛:徹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166

    痛悔前非

    成語拼音:
    tòng huǐ qián fēi
    成語解釋:
    徹底悔恨以前所犯的
    成語出處: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無限的虐待,已經弄得來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167

    痛湔宿垢

    成語拼音:
    tòng jiān sù gòu
    成語解釋:
    猶痛改前非。徹底改正以前所犯的。湔,洗。
    成語出處:
    明 張居正《請戒諭群臣疏》:“朕方嘉與臣民會皇極之路,爾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
    168

    退思補過

    成語拼音:
    tuì sī bǔ guò
    成語解釋:
    退思:退朝后檢查自己的言行;過:過失,。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必須補正的地方。
    成語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169

    痛下針砭

    成語拼音:
    tòng xià zhēn biān
    成語解釋:
    針砭:古代以砭石為針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徹尖銳地批評,以便改正。
    成語出處:
    《清史稿 藝術傳 徐大椿》:“《慎疾芻言》,為溺于邪說俗見者痛下針砭。”
    170

    頑固不化

    成語拼音:
    wán gù bù huà
    成語解釋:
    化:改變。堅持,不肯改悔。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從前在那府里,也做過一任知縣,地方上的百姓,極其頑固不化。”
    171

    文過飾非

    成語拼音:
    wén guò shì fēi
    成語解釋: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文、飾:掩飾;過、非:過失、
    成語出處:
    唐 劉知幾《史通 惑經》:“期則圣人設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稱非以委屈。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172

    文過遂非

    成語拼音:
    wén guò suí fēi
    成語解釋:
    掩飾過失,順隨
    成語出處:
    宋·蘇軾《論時政狀》:“而近日之事,乃有文過遂非之風,此臣之所以憤懣太息而不能已也。”
    173

    無咎無譽

    成語拼音:
    wú jiù wú yù
    成語解釋:
    咎:過失;譽:稱揚、贊美。既沒有,也沒有功績。比喻工作表現一般。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趙敬肅王劉彭祖傳》:“問武始侯昌,曰:‘無咎無譽。’上曰:‘如是可矣。’”
    174

    無能之輩

    成語拼音:
    wú néng zhī bèi
    成語解釋:
    笨拙、沒有能力或容易犯的人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1回:“岳飛真乃無能之輩。”
    175

    枉轡學步

    成語拼音:
    wǎng pèi xué bù
    成語解釋:
    比喻地模仿別人。
    成語出處: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因利騁節,情采自凝;枉轡學步,力止壽陵。”
    176

    五十步笑百步

    成語拼音: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語解釋:
    敗逃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點或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重或輕的區別。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77

    行不貳過

    成語拼音:
    xíng bù èr guò
    成語解釋:
    謂犯過的不再犯。語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78

    小懲大誡

    成語拼音:
    xiǎo chéng dà jiè
    成語解釋: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
    成語出處:
    《周易 系辭下》:“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179

    小懲大戒

    成語拼音:
    xiǎo chéng dà jiè
    成語解釋:
    懲:懲處。指稍加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11卷:“不過借此小懲大戒,也叫你東家曉得點輕重,你們要告盡管去上告。”
    180

    隙大墻壞

    成語拼音:
    xì dà qiáng huài
    成語解釋:
    墻縫大了就要倒。比喻不及時糾正,就會造成禍害。
    成語出處:
    《商君書·修權》:“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
    * 關于錯誤的成語 形容錯誤的成語 描述錯誤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