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足足的成語 (290個)

    161

    惟日不

    成語拼音:
    wéi rì bù zú
    成語解釋:
    惟:只;:夠。只覺時日不夠。
    成語出處:
    《尚書·泰誓中》:“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
    162

    無所措手

    成語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成語解釋:
    手腳沒有地方放。形容沒有辦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矣。”
    163

    輕重

    成語拼音:
    wèi zú qīng zhòng
    成語解釋:
    謂無關緊要,不值得重視。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科楊·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楊廉亦至南禮部尚書,溢文格,則言官白簡,亦未輕重。”
    164

    學而后知不

    成語拼音:
    xué ér hòu zhī bù zú
    成語解釋:
    只有經過學習,才會發現自己的不
    成語出處:
    江澤民《在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的講話》:“不知,就要學習,學而后知不。”
    165

    脅肩累

    成語拼音:
    xié jiān lěi zú
    成語解釋:
    脅肩:聳起肩膀;累:并著雙腳。縮著肩膀,重迭著腳(不敢正立)。形容恐懼的樣子。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吳王濞傳》:“嘗患見疑,無以自白,脅肩累,猶懼不見釋。”
    166

    裕國

    成語拼音:
    yù guó zú mín
    成語解釋:
    裕:富饒。使人民富裕,國家豐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答應天巡撫論大政大典》:“且此項錢糧,貯積甚多,將來裕國民,更不外索。”
    167

    怡然自

    成語拼音:
    yí rán zì zú
    成語解釋:
    怡然:安閑、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的樣子
    成語出處:
    《西湖佳話·孤山隱跡》:“三十余年,而從無一日不怡然自,誠心甘心于隱,而非假借也。”
    168

    引手投

    成語拼音:
    yǐn shǒu tóu zú
    成語解釋: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別人。語本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成語出處:
    語出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169

    一手一

    成語拼音:
    yī shǒu yī zú
    成語解釋:
    一個人的手。指單薄的力量。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哉!”
    170

    言者無罪,聞者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成語解釋: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成語出處:
    《詩經 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以戒。”
    171

    炙膚皸

    成語拼音:
    zhì fū jūn zú
    成語解釋:
    皮膚曬焦,部凍裂。形容農民耕作的辛苦。
    成語出處:
    明·宋濂《閱江樓記》:“耕人有炙膚皸之煩,農女有將桑行馌之勤。”
    172

    高氣揚

    成語拼音:
    zú gāo qì yáng
    成語解釋:
    猶言趾高氣揚。語本《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之高,志之揚也?’”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 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之高,志之揚也?’”
    173

    自給自

    成語拼音:
    zì jǐ zì zú
    成語解釋:
    依靠自己生產;滿自己需要。給:供給;:滿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不施不惠,而物自。”
    174

    履實地

    成語拼音:
    zú lǚ shí dì
    成語解釋:
    履:踩踏。腳踏實地。比喻實事求是,平實而不虛浮
    成語出處:
    《宋史·劉甲傳》:“生平常謂:吾無他長,惟履實地。”
    175

    踏實地

    成語拼音:
    zú tà shí dì
    成語解釋:
    猶言腳踏實地。
    成語出處:
    徐鑄成《報海舊聞》五一:“所有有靈魂的人,都應踏實地,奮發自雄。”
    176

    椎心頓

    成語拼音:
    zhuī xīn dùn zú
    成語解釋:
    同“椎胸頓”。
    成語出處:
    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每一循省未嘗不椎心頓,仰天長慟也。”
    177

    椎膺頓

    成語拼音:
    zhuī yīng dùn zú
    成語解釋:
    同“椎胸頓”。
    成語出處:
    聞一多《女神之時代精神》:“難怪個個中國青年讀《女神》,沒有不椎膺頓,同《湘累》里的屈原同聲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詞!”
    178

    音跫然

    成語拼音:
    zú yīn qióng rán
    成語解釋: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后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成語出處: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音跫然而喜矣。”
    179

    濯纓濯

    成語拼音:
    zhuó yīng zhuó zú
    成語解釋:
    水清就洗帽帶,水濁就洗腳。后比喻人的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自取之也。’”
    180

    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危險。知道滿就不會遭受危險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止不辱,知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 關于足足的成語 形容足足的成語 描述足足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