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足足的成語 (290個)

    141

    品頭評

    成語拼音:
    pǐn tóu píng zú
    成語解釋:
    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對人對事任意挑剔。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眾情顛倒,品頭論,紛紛如狂。”
    142

    蓬頭跣

    成語拼音:
    péng tóu xiǎn zú
    成語解釋:
    蓬:散亂。跣:赤腳。頭發散亂,雙腳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狽或困苦之狀。亦作“披頭跣”、“蓬頭赤腳”。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買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頭跣,隨伴送飯。”
    143

    披頭跣

    成語拼音:
    pī tóu xiǎn zú
    成語解釋:
    :光腳。頭發散亂,打著赤腳。形容十分狼狽或窮困潦倒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1回:“軍士曰:‘恰才見甘夫人披頭跣,相隨一伙百姓婦女,投南而走。’”
    144

    跫然

    成語拼音:
    qióng rán zú yīn
    成語解釋: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后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成語出處: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音跫然而喜矣。”
    145

    翹首企

    成語拼音:
    qiáo shǒu qǐ zú
    成語解釋:
    仰起頭,踮起腳。形容盼望殷切。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引領,望內響應。”
    146

    并馳

    成語拼音:
    qí zú bìng chí
    成語解釋:
    馳:疾行,馳驅。并行前進,不分先后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而并馳。”
    147

    并驅

    成語拼音:
    qí zú bìng qū
    成語解釋:
    謂齊頭并進,不分高下。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彭羕傳》:“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并驅。”
    148

    企首

    成語拼音:
    qiáo zú qǐ shǒu
    成語解釋:
    :抬起腳。抬起腳仰著頭。形容殷切盼望
    成語出處:
    清·汪琬《送王進士之任揚州序》:“吾見憾者方在燕市,而慶者已翹企首相望江淮之間矣。”
    149

    家給

    成語拼音:
    rén zú jiā gěi
    成語解釋:
    同“人給家”。
    成語出處:
    宋·曽鞏《監司制》:“人家給,富饒洽于公私。”
    150

    如手

    成語拼音:
    rú zú rú shǒu
    成語解釋:
    :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親密無間
    成語出處:
    唐·李華《吊古戰場文》:“誰無兄弟,如如手。”
    151

    三分鼎

    成語拼音:
    sān fēn dǐng zú
    成語解釋:
    鼎:古代炊具,三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152

    神完氣

    成語拼音:
    shén wán qì zú
    成語解釋:
    精神飽滿,氣息充
    成語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氣,俱是作家。”
    153

    重繭

    成語拼音:
    shǒu zú chóng jiǎn
    成語解釋:
    手上腳上長滿了層層老繭。形容長期勞累。
    成語出處:
    《淮南子·修務訓》:“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往,十日十夜,重繭而不何處。”
    154

    鼎立

    成語拼音:
    sān zú dǐng lì
    成語解釋: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155

    覆餗

    成語拼音:
    shé zú fù zhào
    成語解釋:
    《易 系辭下》:“《易》曰:‘鼎折,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餗,鼎內食物。后以“折覆餗”比喻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易》曰:‘鼎折,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
    156

    異處

    成語拼音:
    shǒu zú yì chǔ
    成語解釋:
    謂被殺。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有司加法焉,手異處。”
    157

    恬然自

    成語拼音:
    tián rán zì zú
    成語解釋:
    謂胸中恬淡,無處不感到滿
    成語出處:
    《西湖佳話·孤山隱跡》:“故和靖能高臥孤山,而跡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從無一日不恬然自,誠甘心于隱,而非假借也。”
    158

    無門

    成語拼音:
    tuō zú wú mén
    成語解釋:
    :立。指沒有落腳安身之處
    成語出處:
    明·袁宏道《徐文長傳》:“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無門之悲。”
    159

    異處

    成語拼音:
    tóu zú yì chǔ
    成語解釋:
    謂被斬。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泯水之南,頭異處,卒為天下笑。”
    160

    微不

    成語拼音:
    wēi bù zú lù
    成語解釋:
    微:小;錄:記錄。渺小得不值得記上一筆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唐莊宗紀》:“而夷狄無文字傳記,朱邪又微不錄,故其后世自失其傳。”
    * 關于足足的成語 形容足足的成語 描述足足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