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足足的成語 (290個)

    181

    不辱,知止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危險。知道滿就不會遭受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82

    智多謀

    成語拼音:
    zú zhì duō móu
    成語解釋:
    夠的才智;大量的計謀。形容善于動腦筋出主意。謀:計謀。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錦云堂暗定連環計》:“老夫遍觀朝中,智多謀,無如司徒者。”
    183

    屏氣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píng qì
    成語解釋:
    謂畏懼之甚。
    成語出處:
    《宋書·柳元景傳》:“師祖嚴暴無常,元景雖荷寵遇,恒慮及禍。太宰江夏王義恭及諸大臣,莫不重屏氣,未嘗敢私往來。”
    184

    無求

    成語拼音:
    zhī zú wú qiú
    成語解釋:
    人知道滿就不會有過多的貪求
    成語出處:
    晉·葛洪《神仙傳》:“車服咸儀,知無求。”
    185

    一跡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yī jì
    成語解釋:
    見“重一跡”。
    成語出處:
    《漢書·佞幸傳·石顯》:“自是公聊以下畏顯,重一跡。”顏師古注:“言極恐懼,不敢自寬縱。”
    186

    之戒

    成語拼音:
    zhǐ zú zhī jiè
    成語解釋:
    止:懂得適可而止;:知道滿;戒:戒心。指要以知止和知為戒,不要不知滿
    成語出處:
    南朝·梁·任葷《王文憲集·序》:“安以歲暮之期,申以止之戒。”
    187

    之計

    成語拼音:
    zhī zú zhī jì
    成語解釋:
    指以知道滿為處世應變的計策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強德傳》:“德持老子知之計。”
    188

    挨肩并

    成語拼音:
    āi jiān bìng zú
    成語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山中遠近人家,都曉得高家新女婿才貌雙全,競來觀看,挨肩并,如看神會故事的一般熱鬧。”
    189

    卑諂

    成語拼音:
    bēi chǎn jǜ gōng
    成語解釋:
    卑:低下;諂:巴結奉承;:音“巨”,過分;恭:恭順。低聲下氣,阿諛逢迎,過分恭順,取媚于人。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恭而心刻深。”
    190

    介意

    成語拼音:
    bù zú jiè yì
    成語解釋:
    不值得放在心上。
    成語出處:
    明 陶宗儀《輟耕錄 落水蘭亭》:“大風覆舟,行李皆淹溺無余,彝齋立淺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蘭亭》在此,馀不介吾意也。”
    191

    為慮

    成語拼音:
    bù zú wéi lǜ
    成語解釋:
    :值得;慮:憂。不值得憂慮擔心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衛臻傳》:“且合肥城固,不為慮。”
    192

    與謀

    成語拼音:
    bù zú yǔ móu
    成語解釋:
    與: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豎子不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193

    之處

    成語拼音:
    bù zú zhī chù
    成語解釋:
    不完善的地方
    成語出處: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總的來說是好的,但是也有不之處。”
    194

    車塵馬

    成語拼音:
    chē chén mǎ zú
    成語解釋:
    ①指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之間。”
    195

    辭簡意

    成語拼音:
    cí jiǎn yì zú
    成語解釋:
    簡:簡要;:充實,完備。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
    成語出處: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卷,辭簡意,一坐駭然。”
    196

    搓手頓

    成語拼音:
    cuō shǒu dùn zú
    成語解釋:
    形容焦急不安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你要把老爺的大事誤了那可怎么好!’說著急得搓手頓。”
    197

    捶胸頓

    成語拼音:
    chuí xiōng dùn zú
    成語解釋:
    捶:敲打;頓:跺。兩拳捶打胸部;兩腳跺著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態。
    成語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 昆侖張詩人傳》:“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實然,捶胸頓,若不欲生。”
    198

    捶胸跌

    成語拼音:
    chuí xiōng diē zú
    成語解釋:
    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成語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道:‘眼面前錯過了仙緣,悔之何及!’”
    199

    而立

    成語拼音:
    cè zú ér lì
    成語解釋:
    形容有所畏懼,不敢正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恒側而立。”
    200

    而立

    成語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
    成語解釋:
    而立,不敢邁步。形容恐懼。
    成語出處:
    西漢 賈誼《過秦論》下:“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而立,闔口而不言。”
    * 關于足足的成語 形容足足的成語 描述足足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