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起來的成語 (286個)

    161

    曠若發矇

    成語拼音:
    kuàng ruò fā méng
    成語解釋:
    曠:開朗;矇: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朗。比喻人頭腦開竅,明達
    成語出處:
    三國·魏·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矇。”
    162

    曠若發蒙

    成語拼音:
    kuàng ruò fā méng
    成語解釋:
    曠:空曠;開闊。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闊明朗,好像雙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見了東西。亦比喻使人頭腦忽然開竅,明達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
    163

    立此存照

    成語拼音:
    lì cǐ cún zhào
    成語解釋:
    立:立下;此:這個;指字據或文書;存:保存;照:察看;查考。立下字據;保存;作為憑證。
    成語出處:
    孫犁《談頭條》:“他所寫的《立此存照》等短文,刊物也真的把它們作為補白,作者編者,均不以此為忤。”
    164

    斂骨吹魂

    成語拼音:
    liǎn gǔ chuí hún
    成語解釋:
    謂再造生靈,使死者復生。斂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結。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體。
    成語出處:
    《南史·袁昂傳》:“幸因約法之弘,承解網之宥,猶當降等薪粲,遂乃頓釋鉗赫,斂骨吹魂,還編黔庶。”
    165

    冷鍋里爆豆

    成語拼音:
    lěng guō lǐ bào dòu
    成語解釋:
    比喻本已平息的糾紛,口舌等忽然又發作
    成語出處:
    林斤瀾《滿城飛花》:“沉默了仿佛一個黑夜,冷鍋里爆豆般說道:‘我不上學了。’”
    166

    鋃鐺入獄

    成語拼音:
    láng kāng rù yù
    成語解釋:
    鋃鐺:鐵索鏈。用鐵鏈鎖,投入監獄。
    成語出處: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二章:“打破飯碗算是輕描淡寫,其較重者由特務老爺賜予一綁,鋃鐺入獄,或一命嗚呼。”
    167

    嘮嘮叨叨

    成語拼音:
    lāo lāo dāo dāo
    成語解釋:
    說話啰嗦;一說沒個完。
    成語出處:
    宋 鄭思肖《答吳山人問遠游觀地理書》:“古人胸中高明,一見便了……未若后世嘮嘮叨叨,支支離離,棄本逐末,侈為乖謬。”
    168

    累卵之危

    成語拼音:
    lěi luǎn zhī wēi
    成語解釋:
    好比堆疊的蛋,極容易打碎。比喻情況極危險。
    成語出處:
    漢 劉向《極諫用外戚封事》:“王氏與劉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169

    令人發指

    成語拼音:
    lìng rén fà zhǐ
    成語解釋:
    令:使得;發指:頭發豎。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也作“令人發豎。”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盜跖》:“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170

    斂聲匿跡

    成語拼音:
    liǎn shēng nì jì
    成語解釋:
    不聲張,不露面。形容隱藏,不公開出現。
    成語出處:
    《解放日報》1944.8.18:“這樣,識時務的就不得不斂聲匿跡。”
    171

    流血浮尸

    成語拼音:
    liú xuè fú shī
    成語解釋:
    浮:漂浮。流的血將尸體都漂了。形容死傷很多
    成語出處:
    《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吳師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勝數。”
    172

    流血漂鹵

    成語拼音:
    liú xuè piāo lǔ
    成語解釋:
    鹵:通“櫓”,大盾牌。血流得能將櫓浮。形容死傷極多。亦作“流血漂忤”。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中山策》:“此戰之于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
    173

    略遜一籌

    成語拼音:
    lüè xùn yī chóu
    成語解釋:
    遜:次、差;籌:算籌。比較,稍微差一點。
    成語出處: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六章:“但是書寫有些潦草,個別地方選詞不十分精確,略遜一籌。”
    174

    良藥苦口

    成語拼音:
    liáng yào kǔ kǒu
    成語解釋: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勸誡、批評的話;雖然聽不舒服;但很有益處。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奮傳》:“夫~,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175

    洛陽紙貴

    成語拼音:
    luò yáng zhǐ guì
    成語解釋:
    因為搶著抄寫左思的《三都賦》;以致洛陽的紙價高了。形容寫文章、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
    成語出處:
    《晉書 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176

    馬不停蹄

    成語拼音:
    mǎ bù tíng tí
    成語解釋:
    停蹄:止步。馬跑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動急促或連續不斷地進行工作。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177

    秘而不宣

    成語拼音:
    mì ér bù xuān
    成語解釋:
    秘:不公開的;引申為隱匿;不能讓別人知道;宣:公開。把知道的消息、情況隱秘;不告訴別人。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呂蒙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178

    毛發倒豎

    成語拼音:
    máo fā dǎo shù
    成語解釋:
    倒豎:尾端朝上直立。汗毛、頭發都豎。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緊張。亦作“毛發皆豎”、“毛發盡豎”、“毛發為豎”。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0回:“騰讀畢,毛發倒豎,咬牙嚼舌,滿口流血。”
    179

    毛發盡豎

    成語拼音:
    máo fà jìn shù
    成語解釋:
    豎:直立。汗毛和頭發都豎立。形容憤怒或極度恐懼、緊張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71回:“黑蠻龍聽了,不覺腮邊火冒,毛發盡豎。”
    180

    毛發森豎

    成語拼音:
    máo fà sēn shù
    成語解釋:
    豎:直立。汗毛和頭發都豎立。形容憤怒或極度恐懼、緊張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岳珂《桯史·館娃浯溪》:“余忽心動,毛發森豎,乃跡故步,還至水滸。”
    * 關于起來的成語 形容起來的成語 描述起來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