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有沒有的成語 (1461個)

    141

    熟視不睹

    成語拼音:
    shú shì bù dǔ
    成語解釋:
    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看見
    成語出處:
    晉·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142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成語解釋:
    著:下棋落子,比喻計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處走。’”
    143

    熟視無睹

    成語拼音:
    shú shì wú dǔ
    成語解釋:
    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看見。
    成語出處:
    晉 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144

    為德不卒

    成語拼音:
    wé dé bù zú
    成語解釋:
    卒:完畢,終了。指把好事做到底。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145

    無端生事

    成語拼音:
    wú duān shēng shì
    成語解釋:
    無端:理由。無緣無故地搗亂鬧事。
    成語出處:
    茅盾《林家鋪子》:“自家是規規矩矩的生意人,又犯法,只要生意好,不欠人家的錢,難道好無端生事,自詐他不成。”
    146

    行蹤無定

    成語拼音:
    xíng zōng wú dìng
    成語解釋:
    行蹤:行動的蹤跡。指在各處來往出固定處所。
    成語出處: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出家人行蹤無定,待貧道自去尋來。”
    147

    一團漆黑

    成語拼音:
    yī tuán qī hēi
    成語解釋:
    全部都是黑的。比喻一點好的地方。
    成語出處:
    陳登科《破壁記》:“這時候,突然狂風大作,一片烏云飛也似地撲來,把月亮吞了,山沖里頓時一團漆黑。”
    148

    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成語拼音: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
    成語解釋:
    見:通“現”。指一件買賣不成功,但雙方錢物仍在,損失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2回:“和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一物不成,兩物見在,來由殺你做甚么!”
    149

    走頭無路

    成語拼音:
    zǒu tóu wú lù
    成語解釋:
    絕路。比喻陷入絕境,出路。
    成語出處:
    《水滸傳》第五六回:“徐寧妻子并兩個婭嬛,如熱鏊子上螞蟻,走頭無路。不茶不飯,慌做一團。”
    150

    道聽途說

    成語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
    成語解釋:
    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根據的消息。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151

    矜寡孤獨

    成語拼音:
    guān guǎ gū dú
    成語解釋:
    矜:同“鰥”,老而無妻的人;寡:寡婦;孤:孤兒;獨:獨身。泛指勞動力而又獨居無靠的人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禮運》:“使老所終,壯所用,幼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所養。”
    152

    胡言亂語

    成語拼音:
    hú yán luàn yǔ
    成語解釋:
    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成語出處: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亂語。”
    153

    一曝十寒

    成語拼音:
    yī pù shí hán
    成語解釋:
    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恒心。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
    154

    一暴十寒

    成語拼音:
    yī pù shí hán
    成語解釋:
    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恒心。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
    155

    一紙空文

    成語拼音:
    yī zhǐ kōng wén
    成語解釋:
    一張用處的空頭公文;指用處不能兌現的文件。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近來又了什么外銷名目,說是籌了款項,只能辦理本省之事;將來不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
    156

    別無長物

    成語拼音:
    bié wú cháng wù
    成語解釋:
    長物:多余的東西。再也別的多余的東西。形容因貧困而空無所或因節儉而東西極少。也作“身無長物”、“一無長物”。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157

    別無他物

    成語拼音:
    bié wú tā wù
    成語解釋:
    除此之外多余的東西。同“別無長物”。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視之,止一塌,塌上堆積書卷,別無他物。”
    158

    顛三倒四

    成語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成語解釋:
    指錯亂次序。形容思路、言語、做事等條理不清、顛倒混亂;毫無次序。
    成語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159

    胡說八道

    成語拼音:
    hú shuō bā dào
    成語解釋:
    根據;不負責任的亂說一氣。也作“胡說亂道”。
    成語出處: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160

    空洞無物

    成語拼音:
    kōng dòng wú wù
    成語解釋:
    空虛;什么內容。形容言談、文章等極其空泛;什么內容。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 關于有沒有的成語 形容有沒有的成語 描述有沒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