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有沒有的成語 (1457個)

    541

    巨細無遺

    成語拼音:
    jù xì wú yí
    成語解釋:
    大的小的都遺漏。
    成語出處:
    馮驥才、李定興《義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細無遺地告訴給劉黑塔他們。”
    542

    加油加醋

    成語拼音:
    jiā yóu jiā cù
    成語解釋:
    為夸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事或說話時增添原來的內容
    成語出處:
    趙樹理《寫作前后》:“創作才能的人,也把現實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揚或抨擊,加油加醋說給人聽。”
    543

    精益求精

    成語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成語解釋: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十分美好了;還要求更加美好。指對某種技能或學術的追求很高;止境。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544

    僅以身免

    成語拼音:
    jǐn yǐ shēn miǎn
    成語解釋:
    被殺或只身逃出了險境。
    成語出處:
    戰國 樂毅《報遺燕惠王書》:“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
    545

    舉要刪蕪

    成語拼音:
    jǔ yào shān wú
    成語解釋:
    要:主要部分。蕪:雜亂。選取重要的,刪除雜亂的、條理的。多指寫文章時應抓住重點。
    成語出處:
    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上》:“岑文本謂人曰:‘吾見周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榷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忘倦。”
    546

    寄顏無所

    成語拼音:
    jì yán wú suǒ
    成語解釋:
    臉面地方放。猶言無地自容。
    成語出處:
    《晉書·蔡謨傳》:“[蔡謨]遷侍中、司徒,上疏讓曰:‘伏自惟省,惜階謬恩,……上虧圣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灼,寄顏無所。’”
    547

    加枝添葉

    成語拼音:
    jiā zhī tiān yè
    成語解釋:
    在敘事或轉述時,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來的內容。
    成語出處:
    《金瓶梅傳奇》第十三回:“湯裱褙道:‘不是奴才夸口,敢怕時日久時,便是王抒親看,也難辨真偽。 ’遂又加枝添葉,把如何拿王抒欺君誤國罪唬她,唬得她當場暈死過去。”
    548

    口出不遜

    成語拼音:
    kǒu chū bù xùn
    成語解釋:
    遜:恭順;謙遜。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禮貌。
    成語出處: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說我訛他,還口出不遜,打了我一頓,求老爺公斷。”
    549

    空洞無物

    成語拼音:
    kōng dòng wú wù
    成語解釋:
    空虛;什么內容。形容言談、文章等極其空泛;什么內容。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550

    渴而掘井

    成語拼音:
    kě ér jué jǐng
    成語解釋: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成語出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551

    口耳之學

    成語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
    成語解釋:
    指只知道耳朵進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真正的學識。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552

    曠古絕倫

    成語拼音:
    kuàng gǔ jué lún
    成語解釋:
    曠古:空前的;從古以來所的;絕倫:相比的。古來所無;可以相比的。
    成語出處:
    《北史 趙彥深傳》:“彥深小心恭慎,曠古絕倫。”
    553

    曠古奇聞

    成語拼音:
    kuàng gǔ qí wén
    成語解釋:
    曠古:自古所的。自古以來從未聽到過的奇異的事情。
    成語出處:
    周作人《代快郵》:“五四運動以來的民氣作用,些人詫為曠古奇聞,以為國家將興之兆。”
    554

    曠古未聞

    成語拼音:
    kuàng gǔ wèi wéi
    成語解釋:
    自古以來聽說過。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嬌鸞百年長恨》:“吳江闕大尹接到南陽衛文書,拆開看時,深以為奇。此事曠古未聞。”
    555

    恐后無憑

    成語拼音:
    kǒng hòu wú píng
    成語解釋:
    怕以后個憑證。舊時契約文書的套語,常與“立次存照”連用。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無憑,立此文約為照。”
    556

    開口見喉嚨

    成語拼音:
    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
    成語解釋:
    猶言開口見心。說話直爽,隱曲。
    成語出處: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書》:“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
    557

    開口見心

    成語拼音:
    kāi kǒu jiàn xīn
    成語解釋:
    說話直爽,隱曲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9卷:“圣人說話,開口見心,必不說半截,藏著半截。”
    558

    空口說白話

    成語拼音: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成語解釋:
    形容只是口頭說說而事實證明或實際行動。
    成語出處:
    《舊唐書 憲宗本紀》:“凡好事口說則易,躬行則難。卿等既言之,須行之,勿空口說。”
    559

    空口說空話

    成語拼音: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
    成語解釋:
    形容光說不做事,或光說而實際行動證明
    成語出處:
    孫中山《說知難行易》:“你們廣西幾百萬人,不是幾個人能夠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說空話可以算得事的。”
    560

    空口無憑

    成語拼音:
    kōng kǒu wú píng
    成語解釋:
    憑:憑證。只是嘴說;憑證。指不足為據。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
    * 關于有沒有的成語 形容有沒有的成語 描述有沒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