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有沒有的成語 (1457個)

    501

    寂寂無聞

    成語拼音:
    jì jì wú wén
    成語解釋:
    指毫無聲息,默默無聞,名氣
    成語出處:
    清 錢學倫《語新》上卷:“雖與予居不遠,幾年來寂寂無聞。”
    502

    絕倫超群

    成語拼音:
    jué lún chāo qún
    成語解釋:
    倫:類;絕倫:特異,超過同輩。超出眾人,可以相比的
    成語出處: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三卷:“因思天下之大,仁兆之眾,安能必其無絕倫超群之人。”
    503

    進旅退旅

    成語拼音:
    jìn lǚ tuì lǚ
    成語解釋:
    旅:共,同。與眾人一起進退。形容跟著大家走,自己什么主張。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
    504

    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成語拼音:
    jiàn lǎo wú máng,rén lǎo wú gāng
    成語解釋:
    芒:鋒芒;剛:堅強。劍用久了,鋒芒都磨光了,人老了就剛強之氣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2回:“桓公雖然是個英主,卻不道:‘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505

    即鹿無虞

    成語拼音:
    jí lù wú yú
    成語解釋:
    原意是進山打鹿,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幫助,那是白費氣力。后比喻做事如條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勞而無功。
    成語出處:
    《周易 屯》:“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506

    絕倫逸群

    成語拼音:
    jué lún yì qún
    成語解釋:
    倫:類;逸:超過。超出眾人,可以相比的。
    成語出處:
    明 朱之渝《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況賢弟未嘗晤接,而才識絕倫逸群,筆則筆,削則削,雖知我,寧無罪之者哉?”
    507

    精美絕倫

    成語拼音:
    jīng měi jué lún
    成語解釋:
    絕倫:比得上的。精致美妙;無與倫比。也作“精妙絕倫。”
    成語出處:
    宋 周密《武林舊事 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508

    精妙絕倫

    成語拼音:
    jīng miào jué lún
    成語解釋:
    絕倫:比得上的。精致美妙;無與倫比。形容極為精妙。
    成語出處:
    宋 周密《武林舊事 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509

    裾馬襟牛

    成語拼音:
    jū mǎ jīn niú
    成語解釋:
    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頭腦和無知。亦作“襟裾馬牛”。
    成語出處: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510

    舉目無親

    成語拼音:
    jǔ mù wú qīn
    成語解釋:
    舉目:抬頭看。抬頭張望;一個親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獨無依。
    成語出處:
    唐 薛調《劉無雙傳》:“四海之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
    511

    精疲力竭

    成語拼音:
    jīng pí lì jié
    成語解釋:
    竭:盡。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凈盡。形容極度疲乏;一點力氣也。也作“精疲力盡”。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512

    家貧如洗

    成語拼音:
    jiā pín rú xǐ
    成語解釋:
    家里窮得像水沖洗過一樣;什么都。形容貧窮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元 秦簡夫《剪發待賓》:“小生幼習儒業,頗讀詩書,爭奈家貧如洗。”
    513

    擊其不意

    成語拼音:
    jī qí bù yì
    成語解釋:
    在敵人預料到的情況下進行攻擊。
    成語出處:
    《孫子·虛實》:“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三國·魏·曹操注:“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
    514

    寂然不動

    成語拼音:
    jì rán bù dòng
    成語解釋:
    寂:寂靜。寂靜無聲,一點動靜都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515

    截然不同

    成語拼音:
    jié rán bù tóng
    成語解釋: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形容兩種事物一點必然聯系。
    成語出處:
    魯迅《墳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直到近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
    516

    寂若死灰

    成語拼音:
    jì ruò sǐ huī
    成語解釋:
    寂:靜悄悄,聲音。一點聲響也,像死灰一般的寂靜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37卷:“志心者,始終運意,行坐動形,寂若死灰,同于枯木,滅諸想念,唯一而已。”
    517

    寂然無聲

    成語拼音:
    jì rán wú shēng
    成語解釋:
    寂靜聲音。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1卷:“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這殘盤剩飯,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為何寂然無聲?”
    518

    敬事不暇

    成語拼音:
    jìng shì bù xiá
    成語解釋:
    敬:恭敬。事:侍奉,為他人效勞。暇:空閑。恭敬地為他人奔走效勞,忙得閑暇之時。
    成語出處:
    《舊五代史·明宗紀》:“時議皆以為安重誨方弄國權,從榮諸王敬事不暇,獨忌從珂威名,每于帝前屢言其短,巧作窺圖,冀能傾陷。”
    519

    結繩而治

    成語拼音:
    jié shéng ér zhì
    成語解釋:
    原指上古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520

    聚訟紛紜

    成語拼音:
    jù sòng fēn yún
    成語解釋:
    訟:爭辯;紛紜:言論多而雜亂。許多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看法不一致。形容眾多的意見爭辯不清;定論。
    成語出處:
    清 張元濟《跋》:“聚訟紛紜,幾為士林一大疑案。”
    * 關于有沒有的成語 形容有沒有的成語 描述有沒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