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壞事的成語 (197個)

    121

    幫虎吃食

    成語拼音:
    bāng hǔ chī shí
    成語解釋:
    比喻幫助惡人做
    成語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4回:“先著了幾個賴皮幫虎吃食的生員,在文廟行香的時節,出力講了一講。”
    122

    不愧屋漏

    成語拼音:
    bù kuì wū lòu
    成語解釋:
    愧:慚愧;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安放小帳的地方。原意是雖在宗廟里,但無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不起念頭。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毛傳:“西北隅謂之屋漏。”
    123

    逼良為娼

    成語拼音:
    bī liáng wéi chāng
    成語解釋:
    逼:逼迫;良:身家清白;娼:妓女。強迫良家婦女賣淫。比喻被迫干
    成語出處:
    《文匯報》1989.5.28:“反映逼良為娼的文藝作品,從古到今可謂車載船裝,數不勝數。”
    124

    不欺室漏

    成語拼音:
    bù qī shì lòu
    成語解釋:
    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原指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后轉義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不起邪念
    成語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3回:“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
    125

    不欺屋漏

    成語拼音:
    bù qī wū lòu
    成語解釋: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不起念頭。
    成語出處:
    《好逑傳》第八回:“臺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勝愧悔。”
    126

    瞋目張膽

    成語拼音:
    chēn mù zhāng dǎn
    成語解釋:
    瞋目:瞪大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形容有膽識,敢作敢為。后形容無所顧忌公開放肆地干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余列傳》:“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
    127

    赤體上陣

    成語拼音:
    chì tǐ shàng zhèn
    成語解釋:
    陣:指戰場。光著膀子上陣交戰。比喻不顧一切,勇敢戰斗。也比喻公然跳出來干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9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128

    蒼蠅不抱沒縫的蛋

    成語拼音:
    cāng yíng bù bào méi féng de dàn
    成語解釋:
    形容自身不正,才會找到頭上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雖然這柳家的沒偷,到底有些影兒,人才說他。”
    129

    倒打一耙

    成語拼音:
    dào dǎ yī pá
    成語解釋:
    比喻犯了錯誤或干了不承認;反咬對方一口。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輸了理可不輸氣,輸了氣也不輸嘴。且翻打他一耙,倒問他!”
    130

    登峰造極

    成語拼音:
    dēng fēng zào jí
    成語解釋:
    登:上;峰:山頂;造;達到;極:最高點。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猖狂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131

    多行不義必自斃

    成語拼音: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成語解釋:
    干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132

    惡性循環

    成語拼音:
    ē xìng xún huán
    成語解釋:
    許多互為因果,循環不已,越來越
    成語出處:
    《新華文摘》1981年11期:“戚祖勝無力還債,只好再去騙,拆東墻補西墻,騙的更大,債主更多,形成了惡性循環。”
    133

    惡有惡報

    成語拼音:
    è yǒu è bào
    成語解釋:
    的人會得到不好的報應。指因辦而自食其果。
    成語出處:
    南朝·梁·蕭衍《新酒肉文》:“行十惡者,受于惡報;行十善者,受于善報。”
    134

    逢君之惡

    成語拼音:
    féng jūn zhī è
    成語解釋:
    執迎合昏庸的執政者,引他去干
    成語出處:
    《孟子·告子下》:“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
    135

    繁鳥萃棘

    成語拼音:
    fán niǎo cuì jí
    成語解釋:
    萃:集聚;棘:酸棗樹。眾多的鳥聚集在酸棗樹上。比喻暗中做是掩蓋不住的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楚辭·天問》:“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
    136

    覆餗之患

    成語拼音:
    fù sù zhī huàn
    成語解釋: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了,食物倒出。指因不勝其力而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何夔傳》注引孫盛曰:“得其人則論道之任隆,非其才則覆餗之患至。”
    137

    覆餗之釁

    成語拼音:
    fù sù zhī xìn
    成語解釋: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了,食物倒出。指因不勝其力而
    成語出處:
    《晉書·蔡謨傳》:“上虧圣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灼,寄顏無所。”
    138

    覆餗之憂

    成語拼音:
    fù sù zhī yōu
    成語解釋: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了,食物倒出。指因不勝其力而
    成語出處:
    《晉書·韓伯傳》:“于時疆場多虞,憲章罕備,天子居綴旆之運,人臣微覆餗之憂。”
    139

    防微慮遠

    成語拼音:
    fáng wēi lǜ yuǎn
    成語解釋:
    慮:考慮,思慮。指在錯誤或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防止,并考慮長遠的計策。
    成語出處:
    唐·鄭亞《唐丞相太尉衛國公李德裕會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啟宸衷,大破群議,運籌制勝,舉無遺策,防微慮遠。”
    140

    反邪歸正

    成語拼音:
    fǎn xié guī zhèng
    成語解釋: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將軍反邪歸正,與宋某同滅田虎,回朝報奏朝廷,自當錄用。”
    * 關于壞事的成語 形容壞事的成語 描述壞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