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壞事的成語 (197個)

    101

    慎防杜漸

    成語拼音:
    shèn fáng dù jiàn
    成語解釋:
    慎:謹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絕,堵塞;漸:物的起始、發展。在錯誤或剛萌芽時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成語出處:
    《明史·王邦瑞傳》:“朝廷易置將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敢專也。”
    102

    善善惡惡

    成語拼音:
    shàn shàn wù è
    成語解釋:
    稱贊善,憎惡。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強國》:“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惡惡之應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103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成語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
    成語解釋: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同“塞翁失馬”。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104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成語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成語解釋: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成語出處:
    《病玉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后,才覺得俺不是說笑話哩。”
    105

    使羊將狼

    成語拼音:
    shǐ yáng jiàng láng
    成語解釋:
    將:統率,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
    106

    通同作弊

    成語拼音:
    tōng tóng zuò bì
    成語解釋:
    作弊:用欺騙的手段做違法亂紀或不合規定的情。串通一起做
    成語出處: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你與孩兒通同作弊,亂我家法。”
    107

    為非作歹

    成語拼音:
    wéi fēi zuò dǎi
    成語解釋:
    做種種。為:做;歹:指
    成語出處:
    元 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我且拿起來,只一口將他吞于腹中,看道可還有本為非作歹哩。”
    108

    無所不為

    成語拼音:
    wú suǒ bù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沒有不干的情。指什么都干了。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
    109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成語拼音: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
    成語解釋:
    勿:不要;為:做。不要以為是微小的就可以做,不要以為是不大的好就不去做
    成語出處:
    《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110

    臭腐化神奇

    成語拼音:
    xiù fǔ huà shén qí
    成語解釋:
    腐敗臭惡的轉化為神奇美好的。比喻變為好,無用變有用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作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111

    心勞日拙

    成語拼音:
    xīn láo rì zhuō
    成語解釋:
    弄虛作假的人;用盡心機;百般掩飾;可是情還是越來越不順手。現多指做的人;雖然使盡心眼;到頭來不但撈不到好處;處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成語出處:
    《尚書 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112

    欲蓋彌彰

    成語拼音:
    yù gài mí zhāng
    成語解釋:
    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要掩蓋的真相;結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113

    因禍得福

    成語拼音:
    yīn huò dé fú
    成語解釋:
    因遭遇災禍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對禍患處理得當;變成了好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越王勾踐棲于會稽,復殘強吳而霸天下,此皆因禍為福,轉敗為功者也。”
    114

    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成語拼音:
    yù rén wù zhī,mò ruò wù wéi
    成語解釋:
    想要別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
    成語出處:
    《漢書 枚乘傳》:“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晉書 苻堅載記上》:“諺曰:‘欲人勿知,莫若勿為。’聲無細而弗聞,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謂也。”
    115

    營私舞弊

    成語拼音:
    yíng sī wǔ bì
    成語解釋:
    營:謀求;舞:玩弄;弊:。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違法亂紀。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南洋兵船雖然不少,叵奈管帶……營私舞弊,那里還有公在他心上。”
    116

    賊人心虛

    成語拼音:
    zéi rén xīn xū
    成語解釋:
    指做了的人,時刻膽戰心驚,怕敗露。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賊人心虛,那趙昂因有舊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的魂魄俱無。”
    117

    自食其果

    成語拼音:
    zì shí qí guǒ
    成語解釋: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形容自己做;自己受害。
    成語出處: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118

    自受自作

    成語拼音:
    zì shòu zì zuò
    成語解釋:
    受:承受。自己做了蠢,自己受累
    成語出處: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二折:“豈不聞天網恢恢,也是我自受自作。”
    119

    自做自當

    成語拼音:
    zì zuò zì dāng
    成語解釋:
    自己做了蠢,自己受累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8卷:“任珪道:‘不必縛我,我自做自當,并不連累你們。’”
    120

    不慚屋漏

    成語拼音:
    bù cán wū lòu
    成語解釋:
    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帳幕遮蓋處。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不起邪念
    成語出處:
    隋·江總《讓尚書仆射表》:“門驚如市,不慚屋漏;心抱如水,無欺暗室。”
    * 關于壞事的成語 形容壞事的成語 描述壞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