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口口的成語 (397個)
-
101
佶屈聱口
- 成語拼音:
- jí qū áo kǒu
- 成語解釋:
- 佶屈:曲折、不通順;聱口:不順口。形容文句艱澀,不通順暢達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王陽明禮贊》:“佶屈聱口的古書在青年實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費時日。”
-
102
金人緘口
- 成語拼音:
- jīn rén jiān kǒu
- 成語解釋:
- 金人:銅制的人。緘口:封嘴,指緘默不言。銅人閉口不講話。形容言詞謹慎。亦作“金人三緘”。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第三卷:“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103
金舌弊口
- 成語拼音:
- jīn shé bì kǒu
- 成語解釋:
- 金舌:用金子做舌頭;弊:破。用金做的舌頭,說破了嘴。比喻說話很多,枉費口舌。
- 成語出處:
- 《荀子·正論》:“金舌弊口,猶將無益也。”
-
104
錦胸繡口
- 成語拼音:
- jǐn xiōng xiù kǒu
- 成語解釋:
- 猶言錦心繡口。
- 成語出處:
- 清·湘靈子《軒亭冤》序:“錦胸繡口,居然妙緒環生。”
-
105
口不應心
- 成語拼音:
- kǒu bù yìng xīn
- 成語解釋:
- 應:符合。嘴里說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說,卻又口不應心,做下那事!”
-
106
口齒伶俐
- 成語拼音:
- kǒu chǐ líng lì
- 成語解釋:
- 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
-
107
口呆目鈍
- 成語拼音:
- kǒu dāi mù dùn
- 成語解釋:
- 見“口呆目瞪”。
- 成語出處:
- 克非《春潮急》二五:“張福壽頓時口呆目鈍,半天才小聲說:‘我曉得的喃!我又沒去戴過紅花、吃過油大。’”
-
108
口呆目瞪
- 成語拼音:
- kǒu dāi mù dèng
- 成語解釋:
- 嘴說不出話,眼發直。形容很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林《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那軍士見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憐惜,再加他嬌滴滴,叫了幾聲將軍長,將軍短。便把這些軍士,叫得骨軟筋酥,口呆目瞪,軟癡癡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塊,莫能動履。”
-
109
口服心服
- 成語拼音:
- kǒu fú xīn fú
- 成語解釋:
- 指從內心及口頭都表示信服
- 成語出處:
- 《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毛主席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啟發我們顧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
110
口干舌焦
- 成語拼音:
- kǒu gàn shé jiāo
- 成語解釋:
- 見“口燥唇干”。
- 成語出處:
- 清·劉璋《斬鬼傳》第四回:“兩個人想來想去,總沒個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餓的齷齪口干舌焦,只的問仔細鬼道:‘老弟,我們饑了。我有帶來的一包狗糞,請你如何?’”
-
111
口講手畫
- 成語拼音:
- kǒu jiǎng shǒu huà
- 成語解釋:
- 一面講一面用手勢幫助表達意思。形容詳細地解說
- 成語出處:
- 宋·黃庭堅《題跋》:“好學者從之請問,口講手畫,終席或至千字。”
-
112
口講指畫
- 成語拼音:
- kǒu jiǎng zhǐ huà
- 成語解釋:
- 一面講一面用手勢幫助表達意思。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
113
口講指劃
- 成語拼音:
- kǒu jiǎng zhǐ huà
- 成語解釋:
- 一面講一面用手勢幫助表達意思。形容詳細地解說
- 成語出處: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七章:“每條凳子可容幾人,哪里是站臺,哪里是門……都口講指劃地詳細說給他們聽。”
-
114
開口見膽
- 成語拼音:
- kāi kǒu jiàn dǎn
- 成語解釋:
- 見“開口見心”。
- 成語出處:
- 宋·宗紹《無門關·趙州洗缽》:“趙州開口見膽,露出心肝。”
-
115
開口見喉嚨
- 成語拼音:
- 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
- 成語解釋:
- 猶言開口見心。說話直爽,沒有隱曲。
- 成語出處:
-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書》:“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
-
116
口沒遮攔
- 成語拼音:
- kǒu méi zhē lán
- 成語解釋:
- 指說話沒任何顧忌,信口胡言
- 成語出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一迷的將言語摧殘。”
-
117
口壅若川
- 成語拼音:
- kǒu yōng ruò chuān
- 成語解釋:
-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輿論之害。
- 成語出處:
-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
118
龍口奪食
- 成語拼音:
- lóng kǒu duó shí
- 成語解釋:
- 指莊稼收獲期內于連雨天搶收糧食
- 成語出處:
- 胡正《汾水長流》第18章:“眼看到了這‘龍口奪食’的麥收季節,他的麥地又多,錯一天,就怕把他們到口的麥子耽誤了。”
-
119
朗朗上口
- 成語拼音: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 成語解釋:
- 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 成語出處:
- 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么多的限制,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
120
目瞪口哆
- 成語拼音:
- mù dèng kǒu duō
- 成語解釋:
- 瞪:眼睛發愣;哆:張口的樣子。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宋·洪邁《夷堅丁志·荊山客邸》:“翻揭席薦,無所見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復言。”
* 關于口口的成語 形容口口的成語 描述口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