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事情的成語 (798個)

    721

    一個巴掌拍不響

    成語拼音: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成語解釋:
    比喻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722

    一概而言

    成語拼音:
    yī gài ér yán
    成語解釋:
    概:古代量糧食時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處理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各從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723

    以古方今

    成語拼音:
    yǐ gǔ fāng jīn
    成語解釋:
    方:比擬。類比。拿古代的與當今的相比。
    成語出處:
    《北史·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慚曩哲。”
    724

    云過天空

    成語拼音:
    yún guò tiān kōng
    成語解釋:
    比喻已經過去,一切恢復平靜。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辦得來云過天空。”
    725

    以古喻今

    成語拼音:
    yǐ gǔ yù jīn
    成語解釋:
    喻:說明。借用古代的來說明今天的或道理。
    成語出處:
    《北史 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漸曩哲。”
    726

    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成語拼音:
    yuān gè yǒu tóu,zhai gè yǒu zhǔ
    成語解釋:
    比喻處理必尋負主要責任的人。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雙袖,握著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還曉得冤各有頭,債各有主。你休驚怕,只要實說,對我一一說知武大死的緣故,便不干涉你!’”
    727

    一鼓作氣

    成語拼音:
    yī gǔ zuò qì
    成語解釋: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完成。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728

    一了百了

    成語拼音:
    yī liǎo bǎi liǎo
    成語解釋:
    把一件主要的了結以后;其余有關的也跟著了結。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八卷:“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也。”
    729

    一覽無遺

    成語拼音:
    yī lǎn wú yí
    成語解釋:
    覽:看。遺:遺漏。一眼望去,一切都看到了,無一遺漏。亦作“一覽無余”。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730

    以貍致鼠

    成語拼音:
    yǐ lǐ zhì shǔ
    成語解釋:
    貍:貓。捉老鼠用貓作誘餌。比喻不能成功。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 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繩,雖工不能。”
    731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成語拼音: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
    成語解釋:
    比喻在某件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就害怕。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732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成語拼音: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成語解釋:
    比喻在某件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就害怕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733

    一片漆黑

    成語拼音:
    yī piàn qī hēi
    成語解釋:
    形容非常黑暗。也形容對一無所知
    成語出處:
    馮德英《苦菜花》第11章:“雨還在滴答滴答地下著,屋里屋外一片漆黑,看不見一點亮光。”
    734

    隱忍不言

    成語拼音:
    yǐn rěn bù yán
    成語解釋:
    蕆在心里不說。
    成語出處:
    清 歸莊《與季滄葦侍御書》:“即受侮嫚,亦為親屈,欲終隱忍不言。”
    735

    迎刃而解

    成語拼音:
    yíng rèn ér jiě
    成語解釋:
    碰著刀口就分開了。比喻容易處理;問題容易解決。
    成語出處:
    《晉書 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
    736

    易如拾芥

    成語拼音:
    yì rú shí jiè
    成語解釋:
    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樣。比喻極容易辦成。
    成語出處:
    語出《漢書 夏侯勝傳》:“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 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
    737

    一日之長

    成語拼音:
    yī rì zhī cháng
    成語解釋:
    表示判斷或處理有相當能力。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論王霸之余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738

    一手包攬

    成語拼音:
    yī shǒu bāo lǎn
    成語解釋:
    一個人辦理全部,不容許別人插手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3回:“你一手包攬,我只賒我的頭錢。”
    739

    有所不為

    成語拼音:
    yǒu suǒ bù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干。有些不做,把它放棄掉
    成語出處:
    宋·陳亮《酌古論·先主》:“當理而后進,審勢而后動,有所不為,為無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無敵于天下。”
    740

    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

    成語拼音: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干。有些不做,把它放棄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上有所作為。指要獲得成功,必須有所舍棄,有所選擇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 關于事情的成語 形容事情的成語 描述事情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