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一手包攬的意思 一手包攬的讀音和出處

    • shǒu
    • bāo
    • lǎn
    成語名稱:
    一手包攬
    成語拼音:
    [yī shǒu bāo lǎn]
    成語解釋:
    一個人辦理全部事情,不容許別人插手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3回:“你一手包攬,我只賒我的頭錢。”
    成語例句:
    請不要一手包攬,得給他留一個機會
    是否常用:
    常用成語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作謂語、賓語;指獨攬
    結構類型:
    偏正式成語
    形成年代:
    近代成語
    標準拼音:
    繁體字形:
    一手包攬
    英文翻譯:
    All in one hand
    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一手包攬”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四字成語 一的成語 偏正式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Y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一個人 辦理 全部 事情 容許 插手

    成語一手包攬

    “一手包攬”的單字解釋

    】: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冊。手槍。3.拿著:人手一冊。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機手。能手。選手。5.親手:手植。手書。6.指本領、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1.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書。包餃子。頭上包著一條白毛巾。2.包好了的東西:藥包。郵包。打了個包。3.裝東西的口袋:書包。把零碎東西裝進包兒里。病包兒。壞包兒。淘氣包兒。4.用于成包的東西:兩包大米。一大包衣服。5.物體或身體上鼓起來的疙瘩:樹干上有個大包。腿上起了個包。6.氈制的圓頂帳篷:蒙古包。7.圍繞;包圍:火苗包住了鍋臺。騎兵分兩路包過去。8.容納在里頭;總括在一起:包含。包羅。無所不包。9.把整個任務承擔下來,負責完成:包醫。包教。包片兒(負責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圍的工作)。10.姓。
    】:1.用胳膊圍住別人,使靠近自己:母親把孩子攬在懷里。2.用繩子等把松散的東西聚攏到一起,使不散開:把車上的柴火攬上點。3.拉到自己這方面或自己身上來:包攬。攬買賣。他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了。4.把持:獨攬大權。

    “一手包攬”的近義詞

    “一手包攬”的相關成語

    “一手包攬”的關聯成語

    “一手包攬”造句

    繁瑣事務都是他一手包攬的,事必躬親,她逍遙得很。

    如果不是因為那家伙更喜歡當甩手掌柜,像萊昂納德這樣一手包攬全部大權絕非難事。

    做壽衣跟紙扎其實是兩碼事,要不然也不會有專門的壽衣店了,然而老楊家傳不光是紙扎,做壽衣,畫棺材,做檐口,發送都能一手包攬

    抗戰時期,省外難民流川,許多流離轉徙的難童,都由慈惠堂一手包攬

    青華子收取了道經和靈石,加上張寶確實有那么一絲半點的靈氣,他也很干脆的將此事一手包攬

    * 一手包攬的意思 一手包攬的成語解釋 一手包攬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