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事情的成語 (798個)

    701

    纖悉不茍

    成語拼音:
    xiān xī bù gǒu
    成語解釋:
    纖悉:細微詳盡;茍:隨便。絲毫不馬虎。形容對十分認真
    成語出處:
    唐·李宗閔《馬公家廟碑》:“公至則布以誠信,示之法式,纖悉而不茍,寬柔而有威。”
    702

    心懸兩地

    成語拼音:
    xīn xuán liǎng dì
    成語解釋:
    懸:牽掛。一心牽掛著兩地地方的
    成語出處: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03回:“怎奈此時是驚弓之鳥,又是心懸兩地,記念著前山池大鬢,不知勝負如何。”
    703

    詳詳細細

    成語拼音:
    xiáng xiáng xì xì
    成語解釋:
    指說話或寫作等交待具體而微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只是你去請他,自然他不肯來的,所以我須詳詳細細寫封信去,并拿救一縣無辜良民的話去打動他,自然他就肯來了。”
    704

    蝎蝎螫螫

    成語拼音:
    xiē xiē zhē zhē
    成語解釋:
    形容人婆婆媽媽,在小上過分地表示關心、憐惜。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偏慣會這么蝎蝎螫螫老婆子的樣兒。”
    705

    詢于芻蕘

    成語拼音:
    xún yú chú ráo
    成語解釋:
    與樵夫商議,意謂不恥下問。
    成語出處:
    《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706

    曉以利害

    成語拼音:
    xiǎo yǐ lì hài
    成語解釋:
    曉:使人知道。把的利害關系給人講清楚。
    成語出處:
    《北齊書 薛修義傳》:“遂輕詣壘下,曉以利害。”
    707

    習以為常

    成語拼音:
    xí yǐ wéi cháng
    成語解釋:
    習:習慣;常:平常。指某種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也就覺得平常了。
    成語出處:
    《逸周書 常訓》:“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
    708

    一波才動萬波隨

    成語拼音: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
    成語解釋:
    指一波方動,萬波隨之而起。比喻開端后的不斷發展變化。
    成語出處:
    宋 惠洪《冷齋夜話 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709

    一筆勾銷

    成語拼音:
    yī bǐ gōu xiāo
    成語解釋:
    勾銷:取消;抹掉。用筆在書面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已經了結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計較。
    成語出處: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第七卷:“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710

    言不及義

    成語拼音:
    yán bù jí yì
    成語解釋: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這里指正經的。說話不涉及正題與中心。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711

    一波三折

    成語拼音:
    yī bō sān zhé
    成語解釋:
    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現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成語出處:
    《宣和書譜 太上內景神經》:“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茍。”
    71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成語拼音: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成語解釋:
    一個浪頭尚未平復,另一個浪頭又掀起了。比喻進行波折很多,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又發生了。
    成語出處:
    宋 姜夔《白石道人詩話》:“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713

    有板有眼

    成語拼音:
    yǒu bǎn yǒu yǎn
    成語解釋:
    板;眼:民族音樂的節拍。每節中的最強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有條理和有層次。
    成語出處:
    周立波《山那邊人家》:“哭起來一數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聽極了。”
    714

    一不做,二不休

    成語拼音: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成語解釋: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成語出處:
    唐 趙元一《奉天錄》第四卷:“光晟臨死而言曰:‘傳語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715

    一不作,二不休

    成語拼音:
    yī bù zuò,èr bù xiū
    成語解釋: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索性讓我一不作,二不休,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殺個爽快。”
    716

    以冰致蠅

    成語拼音:
    yǐ bīng zhì yíng
    成語解釋:
    致:招引。用冰塊引蒼蠅。比喻必難實現。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蠅,雖工不能。”
    717

    一蹴可就

    成語拼音:
    yī cù kě jiù
    成語解釋: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成語出處:
    茅盾《漫談文藝創作》:“但是,世界觀的改造決非一蹴可就,恐怕還有人體會不深。”
    718

    移宮換羽

    成語拼音:
    yí dōng huàn yǔ
    成語解釋:
    宮、羽:古代樂曲中的兩種曲調名。原指樂曲換調。后也比喻的內容有所變更。
    成語出處:
    宋·周邦彥《意難忘·美人》詞:“知音見說無雙,解移宮換羽,未怕周郎。”
    719

    以耳為目

    成語拼音:
    yǐ ěr wéi mù
    成語解釋:
    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指對傳聞的不加分析就信以為真。
    成語出處: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撫,也都是些以耳為目、不分黑白的人。”
    720

    一發而不可收

    成語拼音: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成語解釋:
    一經發生便不能收住
    成語出處: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亂敗之及,一發而不可收也。”
    * 關于事情的成語 形容事情的成語 描述事情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