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563個)

    181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成語拼音:
    fēi wǒ zú lèi,qí xīn bì yì
    成語解釋:
    族類:同族人;異:同。是我們同族的人,跟我們條心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182

    浮想聯翩

    成語拼音:
    fú xiǎng lián piān
    成語解釋:
    浮想:漂浮變幻的想象。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斷。漂浮定的想象像鳥飛樣。指思緒連續斷地涌現出來。
    成語出處:
    晉 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
    183

    狗急跳墻

    成語拼音:
    gǒu jí tiào qiáng
    成語解釋:
    狗急了;能跳墻。比喻走投無路時;切、擇手段地蠻干搗亂。
    成語出處:
    《敦煌變文集 燕子賦》:“人急燒香,狗急驀墻。”
    184

    詬如

    成語拼音:
    gòu rú bù wén
    成語解釋:
    詬:辱罵。被人辱罵卻好象沒有聽見樣,動聲色,形容寬宏大量,有涵養。
    成語出處:
    185

    孤行

    成語拼音:
    gū xíng yī yì
    成語解釋:
    意孤行。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
    成語出處:
    清·錢謙益《父楫中議大夫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制》:“孤行意,惟知砥節而首公;榰柱眾言,屑市名而避怨。”
    186

    過猶

    成語拼音:
    guò yóu bù jí
    成語解釋:
    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樣;都是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及。’”
    187

    孤陰長,獨陽

    成語拼音:
    gū yīn bù zhǎng,dú yáng bù shēng
    成語解釋:
    指單方面的因素或條件是能生長出新事物的
    成語出處:
    李劼人《暴風雨前》第部分:“本來也是道理!孤陰長,獨陽生。”
    188

    孤陰則生,獨陽則

    成語拼音:
    gū yīn zé bù shēng,dú yáng zé bù zhǎng
    成語解釋:
    指單方面的因素或條件是能生長出新事物的
    成語出處:
    清·程允開《幼學故事瓊林·夫婦》:“孤陰則生,獨陽則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189

    裹足

    成語拼音:
    guǒ zú bù jìn
    成語解釋:
    裹足:包纏住腳。好像腳被纏住了樣,能前進。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敢向前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0回:“奈奉陽君妒才嫉能,是以游士裹足而進,卷口而言。”
    190

    裹足

    成語拼音:
    guǒ zú bù qián
    成語解釋:
    裹足:包纏住了腳。好像腳被裹住了樣;能前進。大多指有所顧慮;停步前。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敢西向,裹足入秦。”
    191

    投機

    成語拼音:
    huà bù tóu jī
    成語解釋:
    投機:意見相合。指意見或觀點看法等致;說起。
    成語出處:
    元 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我則怕言無關典,話投機。”
    192

    相容

    成語拼音:
    hù bù xiāng róng
    成語解釋:
    互相能容納對方。指高職位官員之間的種關系,在行使職權時彼此
    成語出處:
    193

    麾斥八極

    成語拼音:
    huī chì bā jí
    成語解釋:
    麾斥:奔放。形容人氣概非凡,
    成語出處:
    明·宋濂《國朝名臣序頌·張獻武王宏范》:“麾斥八極,群雄云從。”
    194

    蠖屈

    成語拼音:
    huò qū bù shēn
    成語解釋:
    像尺蠖樣彎曲而能伸展。比喻人得志
    成語出處:
    清 戴名世《序》:“即諸同學之士亦多食貧作苦,蠖屈伸。”
    195

    混為

    成語拼音:
    hùn wéi yī tán
    成語解釋:
    混:攙雜。把同的事物或人混在起;說成是相同的。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并為談。”
    196

    好心得到好報

    成語拼音:
    hǎo xīn dé bù dào hǎo bào
    成語解釋:
    片好心腸卻得到好的報答
    成語出處: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3回:“原來如此,真是好心得好報。”
    197

    何足道哉

    成語拼音:
    hé zú dào zāi
    成語解釋:
    足:值得。哪里值得談起呢?表示提,帶有輕蔑之意。
    成語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語·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待明言之也,詩貴夫如此。若使人覽而意盡,亦何足道哉。”
    198

    何足掛齒

    成語拼音:
    hé zú guà chǐ
    成語解釋:
    掛齒:放在嘴里說。有什么值得說的呢?形容提。原帶有輕蔑意;現表示客套的話語。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叔孫通傳》: “此特群盜鼠竊狗盜,何足置齒牙間哉?”
    199

    驕橫跋扈

    成語拼音:
    jiāo hèng bá hù
    成語解釋:
    驕橫:傲慢專橫;跋扈:專橫暴戾。形容為人專橫暴戾,
    成語出處:
    錢寧《圣人》第20章:“為父的季平子,生前驕橫跋扈,生下的兒子季桓子,卻是孱弱窩囊。”
    200

    九合

    成語拼音:
    jiǔ hé yī kuāng
    成語解釋:
    合:聚集。匡:救助,幫助,拯救。“九合諸侯,匡天下”的省略語。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稱霸華夏,使混亂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霸》:“九合諸侯,匡天下,為五恒伯長。”
    *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形容不一一的成語 描述不一一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