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563個)
-
141
十不當一
- 成語拼音:
- shí bù dāng yī
- 成語解釋:
- 十個不抵一個。謂人雖多但不頂用。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也,步兵十不當一。”
-
142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成語拼音: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
- 成語解釋: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143
一成不變
- 成語拼音:
- yī chéng bù biàn
- 成語解釋:
- 成:制定;形成。一經形成;永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
144
一塵不染
- 成語拼音:
- yī chén bù rǎn
- 成語解釋:
- 原為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和腐蝕。也形容環境清靜整潔。
- 成語出處:
- 宋 張耒《臘初小雪后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
145
一動不動
- 成語拼音:
- yī dòng bù dòng
- 成語解釋:
- 指靜止不動或懶得活動
- 成語出處:
- 王朔《浮出海面》:“我繼續一動不動地凝視他們,這對可憐的情人實在無法保持冷靜,松開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
146
一毛不拔
- 成語拼音:
- yī máo bù bá
- 成語解釋:
- 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147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成語拼音:
-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 成語解釋:
- 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 成語出處:
- 《詩經 王風 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148
知其一不知其二
- 成語拼音:
- 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
- 成語解釋: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上文侍中論強盜賞錢書》:“比來士大夫好輕議舊法,皆未習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
149
不值一駁
- 成語拼音:
- bù zhí yī bó
- 成語解釋:
- 不值得批駁。
- 成語出處:
- 馬識途《清江壯歌》第七章:“至于你哼哼唧唧地說那套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的話兒,是不值一駁的。”
-
150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 成語拼音:
- 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
- 成語解釋:
- 指躲避一時,但終究不能根本逃避
- 成語出處: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1回:“以后找機會再抓吧!躲過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
151
專一不移
- 成語拼音:
- zhuān yī bù yí
- 成語解釋:
- 移:改變,動搖。指對事業專心致志的追求,或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守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白虎通義》:“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
-
152
愛博而情不專
- 成語拼音:
- ài bó ér qíng bù zhuān
- 成語解釋:
- 對人或事物的喜愛很廣泛,而感情不能專一。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與陳給事書》:“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
-
153
傲睨一世
- 成語拼音:
- ào nì yī shì
- 成語解釋:
- 睨:斜視。高傲地旁觀,對當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負,目空一切。
- 成語出處:
- 《宋史 沈遼傳》:“遼字睿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
-
154
斑駁陸離
- 成語拼音:
- bān bó lù lí
- 成語解釋:
- 斑駁: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其它顏色;顯得花花搭搭的;陸離:參差不一的樣子。形容顏色雜亂不一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駁陸離其上下。”
-
155
抱不平
- 成語拼音:
- bào bù píng
- 成語解釋:
-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弱小的一方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
156
抱打不平
- 成語拼音:
- bào dǎ bù píng
- 成語解釋:
-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
157
不可同日而語
- 成語拼音:
-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 成語解釋:
-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并論,不能相比。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
158
并為一談
- 成語拼音:
- bìng wéi yī tán
- 成語解釋:
-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并為一談。”
-
159
白眼相看
- 成語拼音:
- bái yǎn xiāng kàn
- 成語解釋:
-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 成語出處:
- 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
160
不在話下
- 成語拼音:
- bù zài huà xià
- 成語解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成語出處: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四折:“以下各隨次第加官賜賞,這且不在話下。”
*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形容不一一的成語 描述不一一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