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563個)

    161

    知有漢,何論魏晉

    成語拼音: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成語解釋:
    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成語出處: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漢,何論魏晉。”
    162

    操刀傷錦

    成語拼音:
    cāo dāo shāng jǐn
    成語解釋:
    操刀和割錦本回事,后人并而為,比喻才能太低,能勝任責任重大的事情。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年》:“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
    163

    從風而靡

    成語拼音:
    cóng fēng ér mí
    成語解釋:
    ①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強弱懸殊,弱者擊,即告瓦解。②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仿效、風行之迅速。
    成語出處:
    《漢書·韓信傳》:“于是用廣武君策,發使燕,燕從風而靡。”
    164

    朝更暮改

    成語拼音:
    cháo gèng mù gǎi
    成語解釋:
    早晨剛改過,晚上又變了。形容主意定,會兒個樣。亦作“朝更夕改”。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折:“戰國來尚縱橫朝更暮改,至楚漢誅暴秦大業歸劉。”
    165

    沉默

    成語拼音:
    chén mò bù yǔ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沈從文《沅陵的人》:“這是群默默無聞沉默語真正的戰士!”
    166

    聰明世,懵懂

    成語拼音:
    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
    成語解釋:
    懵懂:頭腦清楚或能明辨事物。人輩子都很精明,但有時下子糊涂。指聰明人也會犯錯誤
    成語出處: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五回:“我蘇友白聰明世,懵懂時。我此行雖因叔命,原為尋訪佳人。”
    167

    赤體上陣

    成語拼音:
    chì tǐ shàng zhèn
    成語解釋:
    陣:指戰場。光著膀子上陣交戰。比喻切,勇敢戰斗。也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9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168

    以終

    成語拼音:
    cóng yī yǐ zhōng
    成語解釋:
    從:跟隨;終:終身,輩子。丈夫死了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事二主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劉良臣母哀辭》:“嗚呼,全而生這之必全而歸之,從以終兮尚得正,其何悲!”
    169

    大惑

    成語拼音:
    dà huò bù jiě
    成語解釋: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通;可理解。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解;大愚者,終身靈。”
    170

    道貌岸然

    成語拼音:
    dào mào àn rán
    成語解釋:
    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形容神態莊重;外貌嚴肅正經。現多用于諷刺故作正經表里的偽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成仙》:“道貌岸然。”
    171

    獨木成林

    成語拼音: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成語解釋:
    棵樹成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成大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崔骃傳》:“蓋高樹靡陰,獨木林,隨時之宜,道貴從凡。”
    172

    獨木

    成語拼音:
    dú mù bù lín
    成語解釋:
    棵樹成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成大事。
    成語出處:
    漢 崔骃《達旨》:“高樹靡陰,獨木林。”
    173

    刀槍

    成語拼音:
    dāo qiāng bù rù
    成語解釋:
    刀殺進槍刺死。比喻個人的思想僵化,批評、鼓勵都起作用
    成語出處: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孫猴子樣,早練得刀槍入啦!”
    174

    獨樹成林

    成語拼音:
    dú shù bù chéng lín
    成語解釋:
    獨:單獨。棵樹成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做成大事
    成語出處:
    《古今樂錄》:“梁曲曰:獨柯成樹,獨樹成林。”
    175

    大肆鋪張

    成語拼音:
    dà sì pū zhāng
    成語解釋:
    為了形式上的好看;切地過分講究排場。
    成語出處:
    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25回:“穆宗皇帝雖有心操辦賞燈樂事,終因銀根吃緊而能大肆鋪張。”
    176

    篤志

    成語拼音:
    dǔ zhì bù juàn
    成語解釋:
    篤志:志向專;倦:厭倦。指學習志趣專知疲倦
    成語出處:
    《江表傳》:“蒙始就學,篤志倦。”
    177

    惡龍斗地頭蛇

    成語拼音: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
    成語解釋:
    地頭蛇:比喻稱霸方的人。比喻外來者盡管很厲害,也斗過本地的惡勢力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說滿話!常言道:惡龍斗地頭蛇。”
    178

    法出多門

    成語拼音:
    fǎ chū duō mén
    成語解釋:
    指各部門都自立禁令,法制繁苛,政令,使民知所從。
    成語出處:
    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劉賁傳》:“或正刑于外則破律于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
    179

    非常之謀

    成語拼音:
    fēi cháng zhī móu
    成語解釋:
    非常:平常。般的陰謀。指陰謀篡奪帝位。
    成語出處:
    《漢書·孝成趙皇后傳》:“故世必有非常之變,然后乃有非常之謀。”
    180

    非我族類

    成語拼音:
    fēi wǒ zú lèi
    成語解釋:
    族類:同族的人。指是跟自己條心的人。
    成語出處:
    《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形容不一一的成語 描述不一一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