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下不下的成語 (258個)

    161

    風雨無阻

    成語拼音:
    fēng yǔ wú zǔ
    成語解釋:
    受刮風雨的阻礙。指預先約好的事情,一定按期進行。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黃秀才從陸路短船,風雨無阻,所以趕著了。”
    162

    鶻侖吞棗

    成語拼音:
    gǔ lún tūn zǎo
    成語解釋:
    把棗子整個兒吞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化,加分析。
    成語出處:
    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侖吞棗。”
    163

    工力悉敵

    成語拼音:
    gōng lì xī dí
    成語解釋: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的功夫、力量;相上。多指藝術方面的造詣分高低。
    成語出處: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
    164

    拱手垂裳

    成語拼音: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
    成語解釋:
    拱手:兩手合抱在胸前;垂:垂衣裳。兩手合抱在胸前端坐。形容統治者做什么便使天太平
    成語出處:
    《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治。”
    165

    禍亂滔天

    成語拼音:
    huò luàn tāo tiān
    成語解釋:
    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動蕩安。
    成語出處:
    《晉書·惠帝紀》:“禍亂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紀絕。”
    166

    渾淪吞棗

    成語拼音:
    hún lún tūn zǎo
    成語解釋:
    整個地吞棗子。比喻籠統地接受,加分析,食而化。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24卷:“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也只是渾淪吞棗。”
    167

    狐埋狐搰

    成語拼音:
    hú mái hú hú
    成語解釋:
    搰:挖掘。狐性多疑,剛把東西埋,又把挖出來看看。比喻疑慮過多,能成事。
    成語出處:
    《國語 吳語》:“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168

    衡石量書

    成語拼音:
    héng shí liàng shū
    成語解釋: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中呈得休息。”古時文書用竹簡木札,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國政。亦作“衡石程書”。
    成語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中呈得休息。”
    169

    皇天負苦心人

    成語拼音:
    huá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
    成語解釋:
    天公會辜負苦心人的意愿。意謂只要肯苦功,堅持干去,愿望一定能實現。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十六:“再說一句笑話,內人保的壽險后天滿期,要是當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負苦心人。”
    170

    穢言污語

    成語拼音:
    huì yán wū yǔ
    成語解釋:
    指粗俗流、堪入耳的話。
    成語出處:
    唐·宋若華、宋若昭《女語論·和柔章》:“莫學愚婦,問根源,穢言污語,觸突尊賢。”
    171

    穢語污言

    成語拼音:
    huì yǔ wū yán
    成語解釋:
    穢:污濁,骯臟。指粗俗流、堪入耳的話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4回:“指著唐僧,禿前禿后,穢語污言,絕口的亂罵。”
    172

    上茬

    成語拼音:
    jiē bù shàng chá
    成語解釋:
    上別人的話頭說話,指能繼續
    成語出處:
    173

    旋踵

    成語拼音:
    jì bù xuán zhǒng
    成語解釋:
    計:計議,打算;旋踵:旋轉腳跟。腳跟還未轉過來,計議就定了來。形容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動迅速,毫猶豫。
    成語出處:
    漢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邊郡之士……觸白刃,早流矢,議反顧,計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仇。”
    174

    暇擇

    成語拼音:
    jí bù xiá zé
    成語解釋:
    在緊急的情況及選擇。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回:“三人急暇擇,從竇中魚貫而出,外面正是一條逼狹的胡同,還靜悄悄的沒人阻住。”
    175

    積財吝賞

    成語拼音:
    jī cái lìn shǎng
    成語解釋:
    積:聚;吝:舍得。雖然廣有錢財,卻舍得賞賜部。形容十分吝嗇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2回:“吾為汝御后,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176

    鷦巢蚊睫

    成語拼音:
    jiāo cháo wén jié
    成語解釋:
    《晏子春秋·外篇十四》:“公曰:‘天有極細乎?’晏子對曰:‘有。東海有蟲,巢于睫,再乳再飛,而為驚。臣嬰知其名,而東海漁者命曰焦冥。’”后以“鷦巢蚊睫”極言細微。鷦,通“焦”。指焦螟。
    成語出處:
    《晏子春秋·外篇十四》:“公曰:‘天有極細乎?’晏子對曰:‘有。東海有蟲,巢于睫,再乳再飛,而為驚。臣嬰知其名,而東海漁者命曰焦冥。’”
    177

    積毀銷骨

    成語拼音:
    jī huǐ xiāo gǔ
    成語解釋:
    積毀:止一次的毀謗;銷: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毀謗;積累來足以致人于毀滅之地。比喻毀謗中傷的可怕。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178

    九合一匡

    成語拼音:
    jiǔ hé yī kuāng
    成語解釋:
    合:聚集。匡:救助,幫助,拯救。“九合諸侯,一匡天”的省略語。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稱霸華夏,使混亂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霸》:“九合諸侯,一匡天,為五恒伯長。”
    179

    季孟之間

    成語拼音:
    jì mèng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這里指春秋時魯國三家大貴族中勢力最大的季氏和勢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兩者之間,比上足,比有余。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若季氏,則吾能;以季孟之間待之。”
    180

    己溺己饑

    成語拼音:
    jǐ nì jǐ jī
    成語解釋: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禹思天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可推卸的責任。
    成語出處:
    語出《孟子·離婁》:“禹思天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關于下不下的成語 形容下不下的成語 描述下不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