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下不下的成語 (258個)

    121

    秀才出門,全知天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成語出處: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出門,全知天事’,在技術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
    122

    在人矮檐,怎敢低頭

    成語拼音:
    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成語解釋: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古人道:‘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怎敢低頭。’只是小心便是。”
    123

    只聽樓梯響,見人

    成語拼音: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
    成語解釋:
    比喻只是口頭說說,沒有實際行動。
    成語出處: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說要回來,總是‘只聽樓梯響,見人來’。”
    124

    在他檐過,低頭

    成語拼音:
    zài tā yán xià guò,bù gǎn bù dī tóu
    成語解釋: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成語出處: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老話頭:怕官,只怕管。在他檐過,低頭。只得要將銅錢銀子出去打點。”
    125

    在他檐走,怎敢低頭

    成語拼音:
    zài tā yán xià zǒu,zěn gǎn bù dī tóu
    成語解釋: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在他檐走,怎敢低頭!’大帥連這句俗語還知道嗎。”
    126

    瞞上

    成語拼音: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
    成語解釋:
    瞞:也作“漫”,欺騙,蒙蔽。瞞著上面,面。指通同作弊,使上級知道。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現在是上頭堂官曉得了這樁事情。瞞老哥說:這些事情原是瞞上,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經手。”
    127

    上梁梁歪

    成語拼音: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成語解釋:
    上梁:指上級或長輩。比喻在上的人行為正,面的人也跟著做壞事。
    成語出處:
    晉 楊泉《物理論》:“上正,參差。”
    128

    相上

    成語拼音:
    bù xiāng shàng xià
    成語解釋:
    :比喻高低、好壞等。分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成語出處:
    唐 陸龜蒙《蠹化》:“翳葉仰嚙,如饑蠶之速,相上。”
    129

    上氣

    成語拼音: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成語解釋: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成語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氣。”
    130

    分高

    成語拼音:
    bù fēn gāo xià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31

    抱殘守缺

    成語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成語解釋:
    殘:殘缺;完整。缺:殘破。指舍得扔破舊東西。也作“保殘守缺”。
    成語出處:
    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132

    補殘守缺

    成語拼音:
    bǔ cán shǒu quē
    成語解釋:
    殘:殘缺,完整;缺:殘破。舍得扔殘缺陳舊的東西。形容思想保守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哀帝紀》:“至于國家大事,則幽冥莫知其原,然猶補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忘服義從善之公心。”
    133

    兵出無名

    成語拼音:
    bīng chū wú míng
    成語解釋:
    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亦泛指行事無正當理由。《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事故成。”《晉書·石勒傳》:“昔赤眉、黃巾橫逆宇宙,所以一旦敗亡者,正以兵出無名,聚而為亂。”亦作“師出無名”。南朝陳·徐陵《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王書》:“辱告,承上黨殿及匹婁
    成語出處:
    《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事故成。”
    134

    病國殃民

    成語拼音:
    bìng guó yāng mín
    成語解釋:
    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明·桑紹良《獨樂園》楔子:“只因誤用了王安石,創立新法,招呼黨類,病國殃民,天騷然。”亦作“禍國殃民”。郭沫若《讀書好求甚解》:“你們的動機怕就出于利國福民,然而你們的結果必弄到~。”
    成語出處: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為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為相,妒賢妒能,病國殃民,屈在僚,能施展其才。”
    135

    并駕齊驅

    成語拼音:
    bìng jià qí qū
    成語解釋:
    并駕:幾匹馬并排拉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指并排套著幾匹馬一齊快跑。形容齊步前進;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相上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并駕齊驅,而一轂統福。”
    136

    半途而廢

    成語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成語解釋:
    半途:半途上;廢: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來。比喻事業沒做完就停止;能善始善終。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137

    知所終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zhōng
    成語解釋:
    終:最后,結局。知道結局或落。
    成語出處:
    宋 洪邁《夷堅甲志 崔祖武》:“后歸鄉里,知其所終。”
    138

    伯仲之間

    成語拼音:
    bó zhòng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相上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139

    忍睹

    成語拼音:
    cǎn bù rěn dǔ
    成語解釋:
    睹:看。情景凄慘;使人忍看去。
    成語出處: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尸首堆積,慘忍睹。”
    140

    忍聞

    成語拼音:
    cǎn bù rěn wén
    成語解釋:
    慘:悲慘;凄慘;聞:聽見。悲慘得忍聽去。
    成語出處:
    清 陳天華《獅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覓妻,呱呱之聲,草畔溪間,比比皆是,慘忍聞。”
    * 關于下不下的成語 形容下不下的成語 描述下不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