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成語 (786個)
-
701
春秋筆法
- 成語拼音:
- chūn qiū bǐ fá
- 成語解釋:
- 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 成語出處:
- 宋 俞文豹《吹劍錄》:“蓋純用《春秋》筆法也。”
-
702
赤縣神州
- 成語拼音:
- chì xiàn shén zhōu
- 成語解釋:
- 中國的別稱。
- 成語出處:
- 金 元好問《四哀詩 李欽叔》:“赤縣神州坐陸沉,金湯非粟禍侵尋。”
-
703
獨當一面
- 成語拼音:
- dú dāng yī miàn
- 成語解釋:
- 單獨承擔或負責一個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強干;有本事能力。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
704
登壇拜將
- 成語拼音:
- dēng tán bài ji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
- 成語出處:
- 唐 楊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貞觀八年詔特進代國公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登壇拜將,授鉞行師。”
-
705
彈丸之地
- 成語拼音:
- dàn wán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像彈子一樣大的一塊地方。形容地盤非常狹小。(彈丸:彈弓射擊用的彈子)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此彈丸之地,猶不予也,令秦來年復攻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
706
恫疑虛猲
- 成語拼音:
- dòng yí xū xì
- 成語解釋:
- 見“恫疑虛喝”。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后也,是故恫疑虛猲,高躍而不敢進,則秦不能害齊亦明矣。”
-
707
鼎足而三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ér s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
- 成語出處: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崔秀才》:“內則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
708
鼎足之勢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成語出處:
- 晉 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以與泰山共相始終。”
-
709
耳食之談
- 成語拼音:
- ěr shí zhī tán
- 成語解釋:
-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審察,輕信傳聞。指聽來的沒有根據的話。
- 成語出處:
- 清 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六:“此耳食之談,引經斷獄,當不如是。”
-
710
馮驩彈鋏
- 成語拼音:
- féng huān dàn jiá
- 成語解釋:
- 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人馮諼(《史記·孟嘗君列傳》引作“馮驩”)為孟嘗君門客,不受重視。馮三彈其鋏而歌,一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三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一一滿足其要求,使馮食有魚,出有車,馮母供養無乏
- 成語出處:
- 唐·駱賓王《上齊州張司馬啟》:“薛邑聞歌,揖馮驩于彈鋏;夷門命駕,顧侯嬴于抱關。”
-
711
分庭抗禮
- 成語拼音:
- fēn tíng kàng lǐ
- 成語解釋:
- 庭:庭院;抗:對等;相當;抗禮:行平等的禮。古時賓客和主人相見;分別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對方以平等或對等的關系相處;不分上下。有時比喻互相對立或搞分裂、鬧獨立。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
712
負薪救火
- 成語拼音:
- fù xīn jiù huǒ
- 成語解釋:
- 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 成語出處:
- 韓非《韓非子 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
713
高城深池
- 成語拼音:
- gāo chéng shēn chí
- 成語解釋:
- 池:護城河。城墻很高,護城河很深。形容防衛堅固。
- 成語出處:
- 荀況《荀子 議兵》:“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
-
714
肝膽照人
- 成語拼音:
- gān dǎn zhào rén
- 成語解釋:
- 指以赤誠之心待人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你又怎保得住你那東人父子一定也像你這等肝膽照人,一心向熱的?”
-
715
高樓大廈
- 成語拼音:
- gāo lóu dà shà
- 成語解釋:
- 指高大豪華的房屋建筑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親戚同高樓大廈,朋友共肥馬輕車。”
-
716
改名換姓
- 成語拼音:
- gǎi míng huàn xìng
- 成語解釋:
- 改換了原來的姓名。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答孫敬甫》:“不必如此隱諱遮藏,改名換姓,欲以欺人,而人不可欺。”
-
717
荒誕不經
- 成語拼音: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成語解釋:
- 荒誕:荒唐離奇;極不真實;不經: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說話荒唐;毫無根據。
- 成語出處:
- 明 張岱《家傳》:“與人言多荒誕不經,人多笑之。”
-
718
悔過自新
- 成語拼音:
- huǐ guò zì xīn
- 成語解釋:
- 悔:悔恨;過:過失;錯誤;自新:使自己成為新人。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馮元常傳》:“元常喻以恩信,約悔過自新,賊相率脫甲而縛。”
-
719
黃口孺子
- 成語拼音:
- huáng kǒu rú zǐ
- 成語解釋:
- 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3回:“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
720
恨之入骨
- 成語拼音:
- hèn zhī rù gǔ
- 成語解釋:
-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恨到骨頭里去了。形容懷恨極深。
- 成語出處:
- 晉 葛洪《自序》:“見侵者則恨之入骨,劇于血仇。”
* 史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