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史記的成語 (786個)

    681

    悲歌慷慨

    成語拼音:
    bēi gē kāng kǎi
    成語解釋:
    指激昂高歌,以抒發感慨。形容壯烈的氣概
    成語出處:
    宋 謝翱《登西臺慟哭》:“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游。”
    682

    參差錯落

    成語拼音:
    cēn cī cuò luò
    成語解釋: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錯落:交錯、交織的樣子。各種不同的事物,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
    成語出處:
    清 劉鶚《老殘游》第十回:“那七個鈴便不一齊都響,亦復參差錯落,應機赴節。”
    683

    洞見癥結

    成語拼音: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成語解釋:
    洞見:清楚地看到;癥結:肚子里結塊的病,比喻問題的關鍵。比喻事情的糾葛或問題的關鍵所在。形容觀察銳利,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 如是我聞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見癥結矣。”
    684

    扼吭拊背

    成語拼音:
    è gāng fǔ bèi
    成語解釋:
    扼:用力掐著;吭:咽喉;拊:拍擊。掐著喉嚨,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死命。
    成語出處:
    清 魏源《圣武》第14卷:“如何而形格勢禁,如何而扼吭拊背,愿聞其宜忌,可乎?”
    685

    反經行權

    成語拼音:
    fǎn jīng xíng quán
    成語解釋:
    經:常道;權:權宜的辦法。指違反常規,采取權宜之計。
    成語出處:
    元 施惠《幽閨 招商諧偶》:“倘遇不良之人,無賴之輩,強逼為婚,非惟玷污了身己,抑且所配非人。不若反經行權,成就了好事罷。”
    686

    灌夫罵座

    成語拼音:
    guàn fū mà zuò
    成語解釋:
    灌夫:西漢著名將領。指灌夫酒后罵人泄憤。形容為人剛直敢言。
    成語出處:
    明 陳汝元《金蓮 郊遇》:“推門看竹,何妨王子乘輿;索酒指瓶,便仿灌夫罵座。”
    687

    樂而忘返

    成語拼音:
    lè ér wàng fǎn
    成語解釋:
    返:回還。快樂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種場合;舍不得離開。
    成語出處:
    《晉書 符堅載上》:“堅嘗如鄴,狩于西山,旬余,樂而忘返。”
    688

    熙來攘往

    成語拼音:
    xī lái rǎng wǎng
    成語解釋:
    熙、攘:喧鬧、紛亂的樣子。人來人往;喧鬧紛雜。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只見這弄堂里面,熙來攘往,轂擊肩摩;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689

    暗度陳倉

    成語拼音:
    àn dù chén cāng
    成語解釋:
    度:通“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成語出處: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690

    安堵如故

    成語拼音:
    ān dǔ rú gù
    成語解釋:
    堵:墻壁,居所。故:原來的。像原來一樣相安無事。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高祖紀》:“吏人皆安堵如故,民爭獻牛酒。”
    691

    彬彬有禮

    成語拼音:
    bīn bīn yǒu lǐ
    成語解釋: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692

    白虹貫日

    成語拼音:
    bái hóng guàn rì
    成語解釋:
    虹:這里指的是“暈”(yùn);即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貫:穿。古人迷信;認為這種異常的天象;是天變將發的征兆;將有不平常的事件發生。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四》:“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
    693

    不經之談

    成語拼音:
    bù jīng zhī tán
    成語解釋:
    經:通常的道理;法則等;談:話。指荒唐的沒有根據的言論。
    成語出處:
    晉 羊祜《誡子書》:“無傳無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
    694

    不識大體

    成語拼音:
    bú shí dà tǐ
    成語解釋:
    識:懂得;大體:重要的道理;關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認清大局;不懂得做事、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
    成語出處: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
    695

    背水一戰

    成語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語解釋: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陣”;背后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成語出處:
    宋 秦觀《將帥》:“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696

    霸王別姬

    成語拼音:
    bà wáng bié jī
    成語解釋: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
    成語出處:
    毛澤東《在中央擴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是有一出戲叫‘霸王別姬’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
    697

    抱薪救火

    成語拼音:
    bào xīn jiù huǒ
    成語解釋: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消除災害;結果不但沒有消除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也作“負(背)薪救火”。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火不滅。”
    698

    白魚入舟

    成語拼音:
    bái yú rù zhōu
    成語解釋:
    比喻用兵必勝的征兆。
    成語出處:
    《尚書大傳》第三卷:“八百諸侯俱至孟津,白魚入舟。”
    699

    便宜行事

    成語拼音:
    biàn yí xíng shì
    成語解釋:
    便宜:方便合適;行事:處理事情。指根據實際情況或臨時變化;不必請示自行處理的事情。
    成語出處:
    宋 葉適《奏議 紀綱四》:“始委張浚以川、陜,而宣撫、處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700

    不遺余力

    成語拼音:
    bù yí yú lì
    成語解釋:
    遺: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秦不遺馀力矣,必且破趙軍。”
    * 史記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