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史記 (786個)

    1

    金匱石室

    成語拼音:
    jīn guì shí shì
    成語解釋:
    匱:柜子。古時國家收藏重要文書處。
    成語出處:
    ·太公自序》:“遷為太令,紬、石室金匱之書。”
    2

    石室金匱

    成語拼音:
    shí shì jīn kuì
    成語解釋:
    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國家收藏重要文獻的地方。
    成語出處:
    ·太公自序》:“紬石室金匱之書。”司馬貞索隱:“石室、金匱皆國家藏書之處。”
    3

    自鄶而下

    成語拼音:
    zì kuài ér xià
    成語解釋: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評論。同“自鄶以下”。
    成語出處:
    郭沫若《雄雞集 關于大規模搜集民歌問題》:“太公的觀點是反統治者的,所以《》所提供的料,比《漢書》可貴,后來的官更是自鄶而下了。”
    4

    妒能害賢

    成語拼音:
    dù néng hài xián
    成語解釋:
    賢、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賢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成語出處:
    ·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范雎蔡澤列傳》:“妒賢嫉能,御下蔽之。”
    5

    托之空言

    成語拼音:
    tuō zhī kōng yán
    成語解釋: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
    成語出處:
    漢 趙岐《〈孟子〉題辭》:“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公自序》作“載之空言”。司馬貞索隱:“案:孔子之言見《春秋緯》,太公引之以成說也。空言謂褒貶是非也。”
    6

    博而寡要

    成語拼音:
    bó ér guǎ yào
    成語解釋:
    學識豐富,但不得要領。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7

    不可勝道

    成語拼音:
    bù kě shèng dào
    成語解釋:
    無法盡說。極言其多。
    成語出處:
    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8

    對簿公堂

    成語拼音:
    duì bù gōng táng
    成語解釋:
    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
    成語出處:
    ·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9

    東市朝衣

    成語拼音:
    dōng shì cháo yī
    成語解釋:
    漢景帝時,御大夫晁錯被讒,“衣朝衣斬東市。”事見《·吳王濞列傳》、《漢書·晁錯傳》。后因以“東市朝衣”為朝臣被殺之典。
    成語出處:
    ·吳王濞列傳》、《漢書·晁錯傳》載:漢景帝時,御大夫晁錯被讒,“衣朝衣斬東市。”
    10

    伐功矜能

    成語拼音:
    fá gōng jīn néng
    成語解釋:
    伐、矜:夸耀。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成語出處:
    ·太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11

    風起云蒸

    成語拼音:
    fēng qǐ yún zhēng
    成語解釋:
    大風刮起,烏云蒸騰。比喻事物迅速興起,聲勢浩大。
    成語出處:
    ·太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云蒸,卒亡秦族。”
    12

    廢書而嘆

    成語拼音:
    fèi shū ér tàn
    成語解釋: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成語出處:
    ·孟子荀卿列傳》:“太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13

    匡亂反正

    成語拼音:
    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成語解釋: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14

    控名責實

    成語拼音:
    kòng míng zé shí
    成語解釋:
    控:引;責:求。使名聲與實際相符。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公自序》:“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15

    毛遂自薦

    成語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
    成語解釋:
    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薦;薦舉。毛遂自己推薦自己。形容自告奮勇去做某事。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16

    孺子可教

    成語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成語解釋:
    指年輕人可培養。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17

    深切著明

    成語拼音:
    shēn qiè zhù míng
    成語解釋:
    深刻而顯明。
    成語出處:
    公自序》:“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18

    首鼠兩端

    成語拼音: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成語解釋: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19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成語拼音:
    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成語解釋:
    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順從他的就可以存在和發展,違抗他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治。
    成語出處:
    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20

    徒托空言

    成語拼音:
    tú tuō kōng yán
    成語解釋: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話。指只講空話,而不實行。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公自序》:“子曰: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史記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