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偏正式 (7973個)

    701

    百里之才

    成語拼音:
    bǎi lǐ zhī cái
    成語解釋:
    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龐士元非百里之才。”
    702

    百煉之鋼

    成語拼音:
    bǎi liàn zhī gāng
    成語解釋:
    煉:用加熱的方法提純。指久經烤煉、堅強不屈的人
    成語出處:
    漢·陳琳《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煉精剛。”
    703

    百龍之智

    成語拼音:
    bǎi lóng zhī zhì
    成語解釋:
    龍:公孫龍,戰國時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孫龍子》;智:智慧,聰明。100個公孫龍的智慧。形容非常聰明
    成語出處:
    《孔叢子·公孫龍》:“雖百龍之智,固不能當其前也。”
    704

    閉門不納

    成語拼音:
    bì mén bù nà
    成語解釋:
    納:入,進來。關上門不讓人進來。
    成語出處: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欲入城則閉門不納,將入山則又與賊遇。
    705

    北面稱臣

    成語拼音:
    běi miàn chēng chén
    成語解釋: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于人。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
    706

    班門調斧

    成語拼音:
    bān mén diào fǔ
    成語解釋:
    班: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木匠;調:耍弄。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成語出處: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庸碌小巫,怎敢在班門調斧,然老先生臺命殷殷,又不敢違,卻將奈何?”
    707

    不謀而合

    成語拼音:
    bù móu ér hé
    成語解釋:
    謀:計議;商議;合:相合一致。事先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成語出處:
    晉 干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708

    不謀而同

    成語拼音:
    bù móu ér tóng
    成語解釋:
    謀:商量。事先沒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請上尊號表》:“考其所陳,中于義理,天人合愿,不謀而同。”
    709

    半畝方塘

    成語拼音:
    bàn mǔ fāng táng
    成語解釋:
    半畝池塘,形容很小的地方
    成語出處:
    宋·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
    710

    閉門羹

    成語拼音:
    bì mén gēng
    成語解釋:
    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
    成語出處:
    唐 馮贄《云仙雜記》第一卷:“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711

    表面光

    成語拼音:
    biǎo miàn guāng
    成語解釋:
    表面上光潔,形容虛有其表
    成語出處:
    712

    筆墨官司

    成語拼音:
    bǐ mò guān sī
    成語解釋:
    筆墨:文字;官司:訴訟。寫狀子起訴。指書面上的辯論。
    成語出處:
    清 許葉芬《紅樓夢辨》:“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非僅為懵懂輩饒舌,打無謂筆墨官司也。”
    713

    北門管鑰

    成語拼音:
    běi mén guǎn yuè
    成語解釋:
    猶北門之管。
    成語出處:
    清 黃遵憲《馮將軍歌》:“北門管鑰賴將軍,虎節重臣親拜疏。”
    714

    薄命佳人

    成語拼音:
    bó mìng jiā rén
    成語解釋: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成語出處:
    元·洪希文《書美人圖》:“可憐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類如此。”
    715

    拔茅連茹

    成語拼音:
    bá máo lián rú
    成語解釋: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成語出處: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匯。”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
    716

    班門弄斧

    成語拼音:
    bān mén nòng fǔ
    成語解釋:
    班:魯班;即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717

    白面儒冠

    成語拼音:
    bái miàn rú guān
    成語解釋: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成語出處: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面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攤書閉戶人?”
    718

    白面儒生

    成語拼音:
    bái miàn rú shēng
    成語解釋: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成語出處:
    《資治通鑒 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719

    八面受敵

    成語拼音:
    bā miàn shòu dí
    成語解釋:
    ①謂功力深厚,能應付各種情況。②硯名。
    成語出處:
    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敘不遇》:“子華(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
    720

    白面書生

    成語拼音:
    bái miàn shū shēng
    成語解釋:
    白面:形容白凈;書生:念書人。①形容年紀輕、知識淺薄、閱歷不深的讀書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凈的年輕讀書人。
    成語出處:
    《宋書 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有濟?”
    * 偏正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