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偏正式 (7973個)

    741

    百年難遇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nán yù
    成語解釋:
    百年也碰不到。形容罕見或很不容易碰到。
    成語出處: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三回:“咱學生奉御差來送小姐一場,也是百年難遇。”
    742

    百年樹人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語解釋:
    百年:形容時間長;樹: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養不容易;需要很長時間。也指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
    成語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743

    百年之柄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zhī bǐng
    成語解釋:
    柄:權柄。形容長久的大權。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彪傳》:“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
    744

    百年之后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zhī hòu
    成語解釋:
    人的壽命少有超過百歲的;故以百歲為死的代稱。死的諱稱。
    成語出處: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俺女兒百年之后,可往俺劉家墳里埋也,去他張家墳里埋?”
    745

    百年之好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zhī hǎo
    成語解釋:
    永久而美滿的結合。指男女結為夫妻。亦作“百歲之好”
    成語出處:
    宋 羅燁《醉翁談錄 張氏夜奔呂星哥》:“今寧隨君遠奔,以結百年之好。”
    746

    百年之業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zhī yè
    成語解釋:
    百年的事業。指長遠的事業。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西都賦》:“國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業。”
    747

    百年之約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zhī yuē
    成語解釋:
    即婚約。
    成語出處:
    清 李漁《蜃中樓 雙訂》:“小生不揣,要與小姐訂百年之約,不知可肯俯從。”
    748

    半瓶子醋

    成語拼音:
    bàn píng zǐ cù
    成語解釋:
    比喻稍有一點知識而知識并不豐富,略有一點本領而本領并不高強的人
    成語出處:
    楊朔《我的改造》:“可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我,這些年轉彎抹角的,直到現在還是個半瓶子醋。”
    749

    不平則鳴

    成語拼音:
    bù píng zé míng
    成語解釋: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事物不平靜就會發出響聲。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和反抗。
    成語出處: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750

    不期而會

    成語拼音:
    bù qī ér huì
    成語解釋:
    期:約會。未經約定而意外地遇見或自動聚集
    成語出處:
    《穀梁傳 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751

    不勤而獲

    成語拼音:
    bù qín ér huò
    成語解釋:
    指不勞而獲。
    成語出處:
    宋 王讜《唐語林 補遺三》:“吾聞不勤而獲猶謂之災,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752

    不期而然

    成語拼音:
    bù qī ér rán
    成語解釋:
    期:料想;然:如此。沒有想到會這樣而竟然這樣。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成語出處:
    宋 王楙《野客叢書》:“蓋其平日讀外祖太史公記,故發于詞旨,不期而然。”
    753

    不期而同

    成語拼音:
    bù qī ér tóng
    成語解釋:
    期:約定期限。指不約而同
    成語出處:
    郭沫若《文藝論集 整理國故的評價》:“他的論調與吳稚暉的雖若不期而同,但是吳稚暉所注眼的是功利問題。”
    754

    不期而遇

    成語拼音:
    bù qī ér yù
    成語解釋:
    期:約定時日;遇:相逢;會面。事先沒有約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會”。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簡文帝《湘宮李智倩法師墓志銘》:“不期而遇,襄水之陽。”
    755

    白恰青衫

    成語拼音:
    bái qià qīng shān
    成語解釋:
    白恰:尖頂無檐的白布帽;青衫:青色袍衫。指沒有取得功名的士人
    成語出處:
    宋·謝翱《送袁太初歸剡原》:“風帆送客到夷州,白恰青衫談不朽。”
    756

    兵強則滅

    成語拼音:
    bīng qiáng zé miè
    成語解釋:
    指依恃軍隊強盛則毀滅。
    成語出處:
    《列子 黃帝》:“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757

    不情之請

    成語拼音:
    bù qíng zhī qǐng
    成語解釋:
    不合情理的請求(稱自己提出請求時的客氣話)。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不情之請,惟君圖之。”
    758

    杯圈之思

    成語拼音:
    bēi quān zhī sī
    成語解釋:
    杯圈:不加雕飾的杯具。指思念亡故的母親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玉藻》:“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759

    勃然變色

    成語拼音:
    bó rán biàn sè
    成語解釋:
    勃然:突然地。變色:變了臉色。突然生氣,變了臉色。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曰:‘君有大過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
    760

    勃然不悅

    成語拼音:
    bó rán bù yuè
    成語解釋:
    勃然:突然;悅:喜悅,高興。形容突然變臉不高興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悅曰:‘必則滑厘所不識也。’”
    * 偏正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