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人物心理的成語 (888個)

    541

    輕裝上陣

    成語拼音:
    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
    成語解釋:
    原指戰士穿著輕裝作戰,現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成語出處:
    《文匯報》1983.1.6:“這樣一來,年輕減輕了思想負擔,輕裝上陣,充分發揮創作才華。”
    542

    如夢初醒

    成語拼音:
    rú mèng chū xǐng
    成語解釋:
    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厲公大喜曰:‘寡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543

    生不逢辰

    成語拼音:
    shēng bù féng chén
    成語解釋:
    出生就沒有碰上好時辰。形容時運不濟或慨嘆不被賞識。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544

    誓不兩立

    成語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語解釋:
    發誓不跟敵并存。形容雙方仇恨極深。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后悔。'”
    545

    四海為家

    成語拼音:
    sì hǎi wéi jiā
    成語解釋: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統治全國。后指漂泊不定;到處都可以當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戀故土。四海:古認為中國四面環海;故“四海”指全國各地。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帝本紀》:“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
    546

    思前想后

    成語拼音:
    sī qián xiǎng hòu
    成語解釋:
    前:原因。思思前頭;想想后頭。反復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果。
    成語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2回:“且聞太師見后無襲兵,領馬徐徐而行;又見折了余慶,辛環帶傷,太師十分不樂,一路上思前想后。”
    547

    視如寇仇

    成語拼音:
    shì rú kòu chóu
    成語解釋:
    寇仇:仇敵。看得象仇一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548

    酸甜苦辣

    成語拼音:
    suān tián kǔ là
    成語解釋:
    指各種滋味。比喻生的幸福、歡樂、痛苦、磨難等各種境遇。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無非為衣食奔走,圖掙幾文錢,那酸甜苦辣也就講說不起。”
    549

    螳臂當車

    成語拼音:
    táng bì dāng chē
    成語解釋:
    螳螂奮舉前腿來擋住車子前進;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勝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辦不到的事;必然失敗。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550

    屠門大嚼

    成語拼音:
    tú mén dà jiáo
    成語解釋:
    屠門:肉店。比喻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成語出處:
    漢·桓譚《新論》:“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三國魏·曹植《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
    551

    頭暈目眩

    成語拼音:
    tóu yūn mù xuàn
    成語解釋:
    頭發昏,眼發花。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滿屋里的東西都是耀眼爭光,使頭暈目眩。”
    552

    望而生畏

    成語拼音:
    wàng ér shēng wèi
    成語解釋:
    看著就害怕。生畏:害怕。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53

    聞名不如見面

    成語拼音:
    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
    成語解釋:
    只聽名聲不如見面更能了解。
    成語出處:
    《北史·列女傳》:“吾聞聞名不如見面,小未見禮教,何足責哉。”
    554

    忘其所以

    成語拼音:
    wàng qí suǒ yǐ
    成語解釋:
    指因過分興奮或得意而忘了應有的舉止。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一來看見大郎殷勤,道是敬他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555

    五色無主

    成語拼音:
    wǔ sè wú zhǔ
    成語解釋:
    五色:指臉上的神采;無主:無法主宰。形容恐懼而神色不定。
    成語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知分》:“禹南省,方濟乎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五色無主。”
    556

    喜從天降

    成語拼音:
    xǐ cóng tiān jiàng
    成語解釋:
    喜事從天上掉下來。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為此特別高興。
    成語出處:
    元 馬致遠《青衫淚》:“貴腳踏賤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557

    相得甚歡

    成語拼音:
    xiāng dé shèn huān
    成語解釋:
    得:投合。形容雙方相處融洽,非常快樂。
    成語出處:
    《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兩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歡。”
    558

    先睹為快

    成語拼音:
    xiān dǔ wéi kuài
    成語解釋:
    睹:看見。以能盡量早看到為快樂。形容急切盼望看到。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凰之始見也,爭先睹之為快。”
    559

    形單影只

    成語拼音:
    xíng dān yǐng zhī
    成語解釋:
    形容孤獨;沒有同伴。形:身體;單:孤單;影:身影;只:指單獨。
    成語出處: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后者,在孫惟汝,在子唯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560

    相見恨晚

    成語拼音:
    xiāng jiàn hèn wǎn
    成語解釋:
    為見面相識太晚而遺憾。形容與新結交的朋友相處十分投合。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天子召見三,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
    * 人物心理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