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為人 (787個)

    501

    公正廉明

    成語拼音: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成語解釋:
    公平正直,廉潔嚴明。
    成語出處:
    清·許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愛才如命。”
    502

    高掌遠跖

    成語拼音:
    gāo zhǎng yuǎn zhí
    成語解釋:
    比喻開拓,開辟。
    成語出處:
    漢 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赑屃,高掌遠跖,以流河曲。”
    503

    黑白混淆

    成語拼音:
    hēi bái hùn xiáo
    成語解釋:
    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制造混亂。
    成語出處:
    《后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504

    毫發不爽

    成語拼音:
    háo fà bù shuǎng
    成語解釋:
    毫發:細發和頭發;爽:差錯。形容一絲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成語出處:
    明 李贄《觀音問 答自信》:“慳貪者報以餓狗,毒害者報以虎狼,分厘不差,毫發不爽。”
    505

    厚古薄今

    成語拼音:
    hòu gǔ bó jīn
    成語解釋:
    在學術上重視、推崇古代的;輕視、鄙薄現代的。多用于學術研究方面。
    成語出處:
    宋 米芾《寶晉英光集 蠶賦》:“由斯而言,則予之功,非欲厚古而薄今,時之異也。”
    506

    含垢忍恥

    成語拼音:
    hán gòu rěn chǐ
    成語解釋:
    忍受恥辱。
    成語出處:
    宋·胡銓《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讎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507

    和光同塵

    成語拼音:
    hé guāng tóng chén
    成語解釋:
    和;同:一起;混同;光:榮耀;塵:塵俗。指把光榮與塵濁同樣看待。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塵。”
    508

    好高騖遠

    成語拼音:
    hào gāo wù yuǎn
    成語解釋:
    好:喜歡;騖:從事;追求。喜歡高的;追求遠的。指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成語出處:
    《宋史 道學傳一 程灝》:“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509

    畫虎類犬

    成語拼音:
    huà hǔ lèi quǎn
    成語解釋:
    畫虎畫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成語出處: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510

    好好先生

    成語拼音:
    hǎo hǎo xiān shēng
    成語解釋:
    指不堅持原則;對誰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盧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夠吃肥羊飲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511

    晦跡韜光

    成語拼音:
    huì jì tāo guāng
    成語解釋:
    晦、韜:隱藏;跡:蹤跡;光:指才華。指將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使外露。
    成語出處:
    元 王仲元《江兒水 嘆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跡韜光計。”
    512

    毫厘千里

    成語拼音:
    háo lí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513

    畫水鏤冰

    成語拼音:
    huà shuǐ lòu bīng
    成語解釋:
    在水上作畫,在冰上雕刻。比喻勞而無功。
    成語出處:
    漢 桓譚《新論》:“畫水鏤冰,與時消釋。”
    514

    橫拖倒拽

    成語拼音:
    héng tuō dào zhuāi
    成語解釋:
    拽:用力拉扯。指用暴力強拖硬拉。
    成語出處: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眾皂隸一齊動手,把嬌嬌嫩嫩的一個尼姑,橫拖倒拽,捉將下來。”
    515

    混淆黑白

    成語拼音:
    hùn xiáo hēi bái
    成語解釋:
    混淆:混雜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攪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亂以顛倒是非。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516

    混淆是非

    成語拼音:
    hùn xiáo shì fēi
    成語解釋: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成語出處:
    清 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系》:“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517

    壺中日月

    成語拼音:
    hú zhōng rì yuè
    成語解釋:
    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生活。
    成語出處:
    唐 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518

    壺中天地

    成語拼音:
    hú zhōng tiān dì
    成語解釋:
    指道家的生活。
    成語出處:
    元 劉秉忠《永遇樂》詞:“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
    519

    舉措失當

    成語拼音:
    jǔ cuò shī dàng
    成語解釋:
    舉措:舉動、措置;失當:不恰當。舉動安排不得當。
    成語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舉措失當,眾民不能成。”
    520

    就地取材

    成語拼音:
    jiù dì qǔ cái
    成語解釋:
    就在原地尋取所需要的材料。
    成語出處:
    《詩經 豳風 七月》:“蠶月條桑。”唐 孔穎達疏《十字注疏》:“條其桑而采之,謂斬條于地,就地采之也。”
    * 為人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