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為人 (787個)

    521

    久慣牢成

    成語拼音:
    jiǔ guàn láo chéng
    成語解釋:
    比喻深于世故。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6回:“你還說你不久慣牢成。”
    522

    降格以求

    成語拼音:
    jiàng gé yǐ qiú
    成語解釋:
    降:降低;格:規格;標準。降低標準來尋求或要求。指不堅持原來的要求和標準。
    成語出處:
    魯迅《墳 燈下漫筆》:“那么到親戚朋友那里借現錢去罷,怎么會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講愛國了,要外國銀行的鈔票。”
    523

    驚惶失色

    成語拼音:
    jīng huáng shī sè
    成語解釋:
    驚慌之極而面目變色。
    成語出處:
    元 孔齊《至正直記 羅太無高節》:“司徒稱名大呼,以手觸扃。從官偕至者,動以百騎,驚惶失色”
    524

    競今疏古

    成語拼音:
    jìng jīn shū gǔ
    成語解釋:
    指厚今薄古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通變》:“何則?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
    525

    金科玉律

    成語拼音:
    jīn kē yù lǜ
    成語解釋:
    金、玉:比喻貴重。科、律:法律條文。原指法律條文盡善盡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成語出處: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黃箓齋詞》:“金科玉律,云篆瑤章,先萬法以垂文。”
    526

    金科玉條

    成語拼音:
    jīn kē yù tiáo
    成語解釋:
    科、條:法律條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條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成語出處:
    漢·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527

    緊鑼密鼓

    成語拼音:
    jǐn luó mì gǔ
    成語解釋:
    鑼鼓點敲得很密。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成語出處:
    劉紹棠《狼煙》:“綠樹蔥蘢的太子鎮里,傳出一陣陣緊鑼密鼓的喧響。”
    528

    嗟來之食

    成語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成語解釋:
    嗟:不禮貌的招呼聲。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529

    見貌辨色

    成語拼音:
    jiàn mào biàn sè
    成語解釋:
    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那鴇兒是老積年,見貌辨色,見秦重恁般裝束。”
    530

    鑒貌辨色

    成語拼音:
    jiàn mào biàn sè
    成語解釋:
    觀察和辨識的容顏神色,指善于觀察別臉色,以求取悅于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守清禪師》:“僧曰:‘爭知某甲不肯?’師曰:‘鑒貌辨色。’”
    531

    簡明扼要

    成語拼音:
    jiǎn míng è yào
    成語解釋: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成語出處: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532

    急脈緩灸

    成語拼音:
    jí mài huǎn jiù
    成語解釋:
    比喻用和緩的辦法應付急事。也比喻詩文在進行中,故意放松一筆,以造成抑揚頓挫之勢。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要不急脈緩受,且把鄧翁的話撇開,先治他這個病源,只怕越說越左。”
    533

    急脈緩受

    成語拼音:
    jí mài huǎn shòu
    成語解釋:
    見“急脈緩灸”。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要不急脈緩受,且把鄧翁的話撇開,先治他這個病源,只怕越說越左。”
    534

    畸輕畸重

    成語拼音:
    jī qīng jī zhòng
    成語解釋:
    有時偏輕,有時偏重。形容事物發展不均衡,或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公正。
    成語出處:
    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 編審 編審余論》:“丁與糧,無畸輕畸重之弊。”
    535

    矯世勵俗

    成語拼音:
    jiǎo shì lì sú
    成語解釋:
    矯世:糾正世風。勵:鼓勵。改變頹廢的世風,鼓勵淳厚的民俗。
    成語出處:
    宋·王禹偁《四皓廟碑》:“遠害全身,矯世勵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536

    錦上添花

    成語拼音:
    jǐn shàng tiān huā
    成語解釋:
    在錦鍛上面又添小繡花。形容好上加好。
    成語出處:
    宋 黃庭堅《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537

    矯枉過正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成語解釋:
    矯:糾正;枉:彎曲;過正:超過了限度。彎向另一方。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限度而彎向另一方。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
    538

    解弦更張

    成語拼音: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成語解釋: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539

    盡心盡力

    成語拼音:
    jìn xīn jìn lì
    成語解釋:
    指費盡心力
    成語出處:
    《晉書 王坦之傳》:“且受遇先帝,綢繆繾綣,并志竭忠貞,盡心盡力,歸誠陛下,以報先帝。”
    540

    降心相從

    成語拼音:
    jiàng xīn xiāng cóng
    成語解釋:
    委屈自己的意愿;放棄成見;服從別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隱公二十八年》:“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
    * 為人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