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宋代詩人大全

    [宋代] 牟子才 牟子才簡介與生平

    牟子才,字存叟,號存齋,井研(今屬四川)人。牟桂子,宋代官吏、學者。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進士,調洪雅尉,監成都府榷茶司賣引所。理宗寶祐元年(1253),以軍器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崇政殿說書,累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度宗即位,進端明殿學士。以資政毆學士致仕。有《存齋集》,已佚。其子牟鄖亦為學者,著有《陵陽集》,其孫牟應龍亦為學者,人稱祖孫三才人。

    [宋代] 蔡戡 蔡戡簡介與生平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孫,蔡伸嫡孫。始居武進,初以蔭補溧陽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累官寶謨閣直學士。七年,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八年,知江陰軍。歷廣東、京西轉運刮宮,廣東、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廣總領徙建康府總領,尋徙淮西總領。光宗紹熙元年(1190)為浙東提刑,召除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五年,兼知臨安府,再任湖廣總領。寧宗慶元二年(1196)知隆興府。嘉泰元年(1201)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勤政愛民,贏得清聲。生性灑脫,不肯與權奸為伍。韓侂胄掌權后,便告老還鄉。才華出眾,著作甚豐。

    [宋代] 傅自得 傅自得簡介與生平

    傅自得(1116~1183年),字安道,宋代泉州人。曾祖父傅堯俞,元祐間任中書侍郎。父名察,官任吏部員外郎,宣和七年(1125年),奉命接伴金國使者,至韓城(今陜西省韓城市),遇入寇的金兵,金將斡離不(音否)威迫傅察下拜,傅察不屈而被殺。死后贈徽猷閣待制,謚號忠肅。他的文章收入《至樂齋集》。

    丁謂頭像 [宋代] 丁謂 丁謂簡介與生平

    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度使錢文奉(錢镠之孫)的幕僚,任節度推官,遂為長洲人。通籍后丁謂官運亨通,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為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樞密直學士。后歷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生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謂以參知政事身份任平江軍節度使,衣錦歸里,“建節本鎮,一時為榮”。離京時,宋真宗特賜御詩七言四韻和五言十韻,“尤為盛事”。他同時兼任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軍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乾興元年(1022),封為晉國公。顯赫一時,貴震天下。

    [宋代] 朱埴 朱埴簡介與生平

    字圣陶,號堯章,自號古平,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嘉定八年(1215)生。寶祐四年(1256)第一甲第十六人。曾官太常博士。

    [宋代] 許及之 許及之簡介與生平

    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十五年,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東路運判兼提刑,以事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兼參政。韓敗,降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宋代] 李師中 李師中簡介與生平

    李師中(1013-1078)字誠之,楚丘(今山東曹縣)人,徙居鄆(今山東鄆城),宋代詞人。《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著有《珠溪詩集》,詞存《菩薩蠻》一首。

    [宋代] 王昂 王昂簡介與生平

    王昂,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字叔興。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年不詳。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戊戌科狀元。王昂以文學稱譽于時,中狀元時,年僅二十九歲。入仕后,任秘書省校書郎。高宗時,為起居舍人,秘書少監。后來,以徽猷閣待制身份知臺州,提舉江州太平觀后,病逝于家中。王昂原被考官定為第二名,因主考官擬定的第一名為徽宗第三子嘉王趙楷,徽宗為避嫌及籠絡士子,遂擢王昂為魁首。王昂中狀元后,曾作有《催妝詞》,詞云:“喜氣滿門闌,光動綺羅香陌,行紫薇花下,悟身非凡客。不須脂粉污天真,嫌太怕紅白。留取黛眉淺處,共畫章臺春色。”

    [宋代] 丁注 丁注簡介與生平

    丁注(生卒年不詳),宋朝人,字葆光,歸安(今浙江湖州)人。熙寧六年(1073)進士(《嘉泰吳興志》卷一七)。嘗為試官,知永州。喜為歌詩,世傳其《催雪》、《無悶》、《重午》、《慶清朝》諸篇,有承平閑雅氣象。著有《丁永州集》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今已佚。

    [宋代] 張鎡 張鎡簡介與生平

    張鎡,字功甫,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居臨安,卜居南湖。循王張俊之曾孫。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于是年后。張鎡出身華貴,能詩擅詞,又善畫竹石古木。嘗學詩于陸游。尤袤、楊萬里、辛棄疾、姜夔等皆與之交游。《齊東野語》載“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又以其牡丹會聞名于世。

    趙湘頭像 [宋代] 趙湘 趙湘簡介與生平

    趙湘(959-993),字叔靈,祖籍南陽(《南陽集》卷一《后感知賦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據《宋詩紀事》卷五)。太宗淳化三年(992)進士,授廬江尉。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集》卷四五《南陽集序》)。其后以孫趙抃貴,追贈司徒。湘之文掃除排俗,有孫、李遺風。趙湘詩風骨蒼秀。

    [宋代] 夏元鼎 夏元鼎簡介與生平

    夏元鼎[約公元1201年前后在世]字宗禹,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時期人。

    [宋代] 楊樵云 楊樵云簡介與生平

    楊樵云是宋代詞人。

    [宋代] 方勺 方勺簡介與生平

    方勺 [約公元一一〇〇年前后在世]字仁盤,婺州人,徙居湖州,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哲宗元符末前后在世。為人超然遐舉,神情散朗。

    [宋代] 柴元彪 柴元彪簡介與生平

    柴元彪,(約公元一二七零年前后在世)字炳中,號澤襢居士,江山人,柴望之徒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嘗官察推。宋亡輿從兄望等四人隱居不仕,人稱“柴氏四隱”。元彪工詩,著有襪線集,巳佚。今存柴氏四隱集,《四庫總目》中。

    [宋代] 邵緝 邵緝簡介與生平

    南宋詩人、詞人。字公序,上元(今江蘇南京)人。與邵亢同族(《金陵詩徵》卷五)。徽宗宣和初隨父宦寓宣州,四年(一一二二)返鄉,李彌遜有文送行(《筠溪集》卷二二《送邵公緝還鄉序》)。高宗紹興中在鄂州,曾獻詞岳飛,獻書朝廷。有《荊溪集》八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金佗續編》卷二八。

    [宋代] 王辟之 王辟之簡介與生平

    王辟之(1031—?),字圣涂,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4),他擔任任河東縣(今山西省永濟縣)知縣,曾“廢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齊廟”,以“貴德尚賢”聞名。

    黃中頭像 [宋代] 黃中 黃中簡介與生平

    黃中(1096-1180)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紹興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書,端明殿大學士,封江夏郡開國公。南宋著名主戰派大臣。反對秦檜投降行徑,上書陳十要道:用人而不自用,公議進退人員,察邪正,廣言路,核事實,節使度,擇監司,懲貪吏,陳方略,考兵籍。岳飛遇害,中公當眾質問秦檜:“岳飛何罪?”后因檜追捕,徙外二十多年。秦檜死后被召用,任禮部尚書,兼國子司業。卒贈太師,謚簡肅,朱熹為公作墓志銘。

    [宋代] 許庭 許庭簡介與生平

    字伯揚,宋代文人,濠梁(今安徽鳳陽)人。

    張伯端頭像 [宋代] 張伯端 張伯端簡介與生平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