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李峴(708年-766年),字延鑒,唐太宗李世民玄孫,吳王李恪曾孫,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唐朝宗室、宰相,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封梁國公。歷經三朝,一生歷任多州州牧,兩度出任江陵,多次擔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書,七次擔任專門大使。歷任要職,在任多有功績。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逝,時年58歲。任官有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氣不阿。宣宗大中初年詔令上臨煙閣。
趙希逢(生卒年不詳)一作希蓬,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孫,太祖九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八) 。與華岳詩詞酬唱往來,有《華趙二先生南征錄 》今不傳。詞見《詩淵》第二十五冊。 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為汀州司理參軍(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開禧初華岳因上書請誅韓侂胄、蘇師旦編管建寧時,希逢與華交往甚密,差不多盡和華《翠微南征錄》中詩。《南征錄》中亦有《賀趙法曹》《答趙法曹》等詩,當即其人。原詩題注中介紹其生平為字可久(一作可父),“以詞賦明經屢首監曹,初尉贛之石城,……次任建安法曹。明年復為南省鎖試第一,又明年發兵上邊”。
歐陽彬(Ouyang Bin,894—951)字齊美,五代十國衡州衡山縣(今衡陽市衡山縣)人。后蜀詞人,出身縣吏之家,特好學,博學能文,工于辭賦,有名于時,為文詞切而理真,聞之雖不讀書也能聽懂,以此頗為人所稱賞。以所著求見楚王馬殷,因掌客吏索賄,憤恨而去。歌伎瑞卿于宴會時奏他所撰《九州歌》,馬殷亦不問。梁末帝貞明四年(918),前蜀主王建死,子衍繼位。衍喜愛詩文,生活奢侈,常派人來楚采購貨物及花石之類。
石君寶,元代戲曲作家。姓石,名德玉,字君寶,女真族。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逝世,享年85歲。平陽(今山西臨汾)人。以寫家庭、愛情劇見長。著有雜劇10種,現僅存3種:《魯大夫秋胡戲妻》、《李亞仙花酒曲江池》、《諸宮調風月紫云亭》,另7種皆佚。《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羅浮梅雪”。
毛幵,約公元七四年前后(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歷史人物,字平仲。信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為人傲世自高,與時多忤。嘗為宛陵、東陽二州卒。開工于小詞,詩文亦甚著名。所著有樵隱集十五卷,但是今僅存詞一卷。
周庠,字博雅,穎川人,唐光啟中龍州司倉參軍。后事王建,累官成都尹、御史中丞、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衍嗣位,進司徒。卒年六十六。全唐詩存詩一首,《寄禪月大師》。周庠子周鳳羽中狀元。
史九散人,名樟,字敬先,號散仙,稱為史九敬仙,又號史九散人。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宮武昌萬戶。或云史九敬先即大官僚史天澤第九子,元初永清(今屬河北)人,歷官順天真定萬戶。喜莊、列之學,常麻衣草履,自稱“散仙”。此外,據清·張大復《寒山堂曲譜》,宋元南戲《東墻記》題名“九山書會捷譏史九敬先著”,《李勉》題名“史九敬先、馬致遠合著”。此人與元雜劇作家史九敬先是否一人,待考。 所作雜劇今知有《莊周夢》一種,一般認為即現存《老莊周一枕胡蝶夢》。

柳公綽(763年—830年),字寬,小字起之,唐朝大臣、書法家,唐代京兆華原人。即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稠桑鄉柳家塬人。柳公權之兄,長公權十三歲。性格莊重嚴謹,喜交朋友豪杰,待人彬彬有禮。聰敏好學,政治、軍事、文學,樣樣精通,尤其喜愛兵法。累官州刺史,侍御史,吏部郎中,御史丞。憲宗時為鄂岳觀察史,討吳元濟有功,拜京兆尹。后遷河東節度使戶部尚書,檢校左仆射。公元832年卒,贈太子太保,謚號元。

文嘉(1501~1583),字休承,號文水,明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今江蘇蘇州)。文徵明仲子。吳門派代表畫家。初為烏程訓導,后為和州學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精于鑒別古書畫,工石刻,為明一代之冠。畫得徵明一體,善畫山水,筆法清脆,頗近倪瓚,著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間仿王蒙皴染,亦頗秀潤,兼作花卉。
蕭嵩(?-749年),字喬甫,號體竣,蘭陵人,唐朝宰相,梁武帝之后,后梁明帝玄孫。蕭嵩最初擔任洺州參軍,后得到連襟陸象先的提拔與宰相姚崇的賞識,累遷至尚書左丞、兵部侍郎。在擔任河西節度使時,蕭嵩用反間計除掉吐蕃大將悉諾邏恭祿,又任用張守珪等名將,大敗吐蕃,被拜為宰相,進封中書令、徐國公。他任相數年,并無治國之能,凡事唯唯喏喏,從無見解,后改任尚書右丞相,加太子太師。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蕭嵩致仕,此后在家安享晚年。天寶八年(749年),病逝家中,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顏師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師古,隋唐以字行,故稱顏師古,雍州萬年人,生于京兆萬年(今西安),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唐初儒家學者,經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歷史學家。顏師古是名儒顏之推之孫、顏思魯之子。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于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專家,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顏師古隨從太宗征遼東,途中病故,終年65歲,謚曰“戴”。墓地位于今山東省蘭陵縣蘆柞鎮前蘆柞村東南。